熟悉核心一邊緣理論 1.生長極理論
生長極理論首先是由法國經濟學家普勞克斯(F.Perroiix)于1950年提出,后經赫希曼、鮑得維爾、漢森等學者進一步發展。這一理論受到區域經濟學家、區域規劃師及決策者的普遍重視,不儀被認為是區域發展分析的理論基礎,而且被認為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工具。該理論認為,經濟發展并非均衡地發生在地理空間上,而是以不同的強度在空間上呈點狀分布,并按各種傳播途徑,對整個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這些點就是具有成長以及空間聚集;意義的生長極。
根據普勞克斯的觀點,生長極是否存在決定于有無發動型工業。所謂發動型工業就是能帶動城市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工業部門。
2.核心一邊緣模式
經濟發展不會同時出現在每一地區,但是,一旦經濟在某一地區得到發展,產生了主導工業或發動型工業時,則該地區就必然產生—種強的力量使經濟發展進一步集中在該地區,該地區必然成為一種核心區域,而每一核心區均有一影響區,約翰·弗里德曼(JohnFriedmann)稱這種影響區為邊緣區。核心與邊緣間有前向聯系和后向聯系,前向主要是核心向更高層次核心的聯系和從邊緣區得到原料等,后向是核心向邊緣提供商品、信息、技術等。通過兩種聯系,發展核心,帶動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