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目前城市林業建設存在著種種誤區,要建設符合我國國情的城市林業,必須尋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出路,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3.1 制定科學合理的城市林業規劃根據國家的政策法規,借鑒國內外典型城市的發展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國情和城市的市情以及發展趨勢,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研究確定了我國城市林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是:按照保障城市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為戰略要求和“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布局要求,建設以林木為主體,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的城市森林生態網絡體系,實現城區、近郊、遠郊協調配置的綠色生態圈,形成城區公園及園林綠地、河流、道路寬帶林網、森林公園及自然保護區等相結合的城市森林,使全國70%的城市林木覆蓋率在2050年達到45%以上,使城市的人居環境有顯著的改進,使城鄉綠地實現一體化。
按照這一戰略,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應根據城市建設的規模、性質、布局、氣候特征等規劃出城市林業建設的布局、規模和數量,要按照現代城市的要求,編制城市林業規劃,在城市林業規劃中應該包括林種的選擇、公共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范圍內的綠地、道路旁的綠化等內容,建設完整、結構合理的城市林業體系。
3.2 依照規劃進行城市林業建設在進行城市建設時必須依照城市林業建設規劃,建成以花草林木構筑的景觀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生物物種多樣性為特征,以林木為主體,森林與其他植被有機結合的綠色生態圈,形成城區、近郊、遠郊及自然保護區的林業之間協調配合的城市森林生態網絡體系。
在進行城市建設時還要將林業建設和其他方面的建設結合起來,建設中的各個項目從投資到驗收,綠化不達標的不能批,也不能驗收,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學的城市建設。
3.3 行政部門之間需要協調配合城市林業建設雖然主要由林業主管部門負責,但是需要很多部門的協同配合才能搞好,并且只有實行行政領導目標責任制,才能將林業建設順利的開展下去。如黨政主要領導應承擔第一責任,分管領導具體抓落實;財政部門負責資金的協調和安排到位;林業綠化部門負責公益林建設;交通、水利、電力、通訊和市場建設部門分別負責園林外的道路、給排水、供電、通訊設施建設,不因人設崗,政策具有連續性,并且對各個部門在推進城市林業建設中的活動進行嚴格考核,作為判定城市政府是否履行環境綜合整治職責的標準。
3.4 力開展公眾參與城市林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環境質量,而環境質量的好壞又直接關系到每個人的生活質量,人們享有在良好的環境中生存的權利,可以依法參與環境管理、監督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林業建設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項舉動,只有全體市民共同參與,抵制毀占林地、綠地的行為,支持綠化建設,城市林業建設才能長足發展下去。
政府還也可以把公眾組織起來,成立民間的護林組織,或是支持市民自發形成的保護森林的團體,開展林業發展的學術交流、科技成果推廣、監督政府的依法行政,發揮公眾參與的積極作用。
此外在涉及林業建設的重調整,可能對市民生活造成重影響的建設項目的立項和開工,應當召集市民參加聽證會,并且聽證會的筆錄必須在最后決定中有所反映,以免流于形式并在將來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和損失。
3.5 林網化與水網化結合這是上海在發展城市林業建設中首次提出來的,其內容是:基于城市特點,全面整合林地、林網、散生木等多種模式,有效增加城市林木數量;恢復城市水體,改善水質,使森林與各種級別的河流、溝渠、塘壩、水庫等連為一體;建立以核心林地為森林生態基地,以貫通性主干森林廊道為生態連接,以各種林帶、林網為生態脈絡,實現在整體上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活力的林水一體化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在城市范圍內建立起一個能夠最限度地改善城市環境的森林生態網絡體系,以期在發揮森林凈化水體作用的同時,較好地利用城市水體改善森林生長環境。這一經驗很值得其他城市學習借鑒。
3.6 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加林業科研投入城市林業建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投入,但這是不夠的,可以充分利用森林的經濟功能來籌集資金。如上海規定凡是在《上海綠化系統規劃》范圍內從事型成林建設,且經過規劃批準的,可適度進行低密度生態住宅、體育、休閑和生態觀光旅游等項目的開發建設,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林業建設。還可以利用林地發展經濟林、苗圃、花草基地等林業產業。城市林業中的生態效益補償基金一般也多來自財政撥款,還有企業和個人捐款,可以考慮采用發行環境彩票的方式籌集資金。基金重點用于扶持防護林、水源涵養林、型生態林、環城林等生態公益建設及公路兩側林帶、河道防護林、森林公園的建設和管護。
另外,為了保持城市森林的健康發展,相關技術的開發必須也同步進行,例如開發新的植物健康監測及信息交流方法以促進植物健康綜合管理,了解樹木生物學特征及預先采用維護植株健康的方法可降低植株栽培成本,以及研究生態恢復技術,預測在各種資源管理狀態下,植物群落將來的生長及發育。林業科技不僅能夠促進城市林業的進步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3.7 強調法制要求城市林業的有序發展需要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城市林業的發展已經對立法提出許多新的要求,急待立法的完善, 加快城市林業立法的步伐,規范城市林業建設的健康有序進行。此外強化法律責任可以讓人們增強保護森林的意識,同時還需要有嚴格的執法隊伍,將法律貫徹實施下去。
4. 結語
一直以來,人們對城市林業的作用認識不足,多側重于采用污水治理、廢氣控制等方法解決城市問題,導致解決城市問題的方法偏廢。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城市問題越來越多,城市林業在解決城市問題中的作用日益顯現,逐漸得到人們的重視和接受,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許多城市都是建設在森林之中,城中有林,林中是城。中國在加入WTO后,全球化的進程加劇,城市環境優勢日益占據重要地位,將環境優勢轉為經濟優勢才是未來發展的優勢,在新世紀中,城市林業建設必將蓬勃發展,我國應該力建設新世紀的生態化城市,不斷提高城市的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