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具有悠久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5世紀,從古希臘奴隸制希伯達姆(Hippodamus)模式的以城市廣場為中心、以方格網的道路系統為骨架的城市布局,到我國西周《周禮·考工記》關于周代王城建設的制度“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記載,都總結了城巾規劃在人類社會早期的成就。但作為一門科學和一項社會實踐的現代城市規劃學科,在20世紀初才得以確立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快速發展。
二.現代城市規劃理論的早期發展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出現了一系列有關城市未來發展方向的討論和設想。在這些設想中,英國的霍華德(E.Howard)和法國的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所提出的設想代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思想。這兩種思想在世紀初就基本上界定了現代城市規劃發展的兩種基本的方向。與此同時,還有其他的種種思想和理論,也補充和完善了對城市問題和城市發展的思考。在此基礎上,確立起了現代城市規劃的完整體系。
霍華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為題的論著,提出了一具有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理想城市——田園城市(Garden City)的概念。他希望通過在城市周圍建設一系列規模較小的城市來解決城市擁擠和不衛生問題。這一思想基本確立了現代城市規劃的思想體系和規劃理念。霍華德于1899年組織了田園城市協會,宣傳他的主張。1903年組織了“田園城市有限公司”,籌措資金,在倫敦東北56km的地方購置土地,建立第一座田園城市——萊契沃斯(Letchworth)。
柯布西耶在1920~1930年代發表了量的著作,提出了有關現代城市發展與規劃的思想。他認為,城市必須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擁擠而帶來的城市問題,是完全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進行改造而得到解決的。這種技術手段就是采用人量的高層建筑來提高密度和建立一個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統。柯布西耶在這些規劃設想中所運用的技術準則,為此后的城市規劃發展確立了合理性的標準,而其所倡導的城巾集巾發展的方法,是二次戰以后城市高層建筑的快速發展的先導和理論基礎。對城市規劃的發展影響最的則是理性功能主義城市規劃思想,這些思想集中體現在由他卞持撰寫的《雅典憲章》之中,并深刻地影響了第一次世界戰后全世界的城市規劃和城市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