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中國近代史上有哪幾座著名城市?

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近代史上中國的城市可分兩大類:
  第一類是由于帝國主義侵略、外國資本輸入而產生較大變化或新興的城市。前者如青島(德國和日本)、廣州(法國)、哈爾濱(帝俄)、旅大(帝俄及日本)等;后者有上海、天津、漢口和唐山、焦作等。因現代化交通——鐵路的興建,使鄭州、徐州、石家莊、蚌埠等城市得以較大發展。
  第二類是原來的封建城市,在大形勢下發生了局部的變化。如北京、西安、成都、太原、南昌、長沙、蘭州等。由于沿海一些城市辟為商埠或設租界,出現了畸形繁榮的勢頭,如南京、上海、福州、廈門、寧波、重慶、煙臺等。下面簡要介紹幾個城市。采集者退散
  上海位長江入海外南岸,因為黃浦江深水航道而成為天然良港。南宋時形成市鎮,明末時商業、手工業已相當發達。鴉片戰爭后根據“南京條約”于1843年辟為開放性的商埠,帝國主義紛至沓來,從此使一個小城鎮迅速地成為中國甚至遠東最大的城市、全世界聞名的“冒險家的樂園”。1880年人口100萬,1930年增至300萬,1945年日本投降,人口猛增至600萬。此時出臺了“大上海都市計劃草案”,但沒實現。那時候工業分布極不合理,工廠與住宅混朵。由此盲目性帶來市內交通嚴重的不合理。對外交通也如此,由于帝國主義的萬噸以上大輪船可以進港停泊,并建有他們的船塢、碼頭人、倉庫、多如牛毛,而港口與鐵路之間又缺少直接的聯系。因此存在問題極其嚴重。洋人和資本家們占了好地方,人口密度每公頃僅80人,而市民居住條件不堪言狀,人口密度高達每公頃7000人左右。
  1929年國民黨政府提出了上海新市區及中心區規劃,道路采用西方城市的小方格與放射性相結合的形式。1947年5月完成了“大上海都市計劃總圖”第二稿。一些從歐美回來的建筑師,在規劃中把“衛星城”、“鄰里單位”、“有機疏散”、“快速干道”、“高架路”等世界上最新的城市規劃理論注入了二稿,并提出50年后上海人口增至1500萬的大膽設想。當時許多人譏之為胡思亂想,但想不到50年后的上海,真正達到了這個人口規模。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完成了三稿。三稿除了肯定新理論的可行之處,又針對實際問題作了許多調整。
  青島位于山東半島南之膠州灣東口。明中葉設千戶所,1891年清政府設總鎮衙門。1897年德帝國派兵強占。1910年編制城市規劃圖,并按圖進行建設。1914年人口16.5萬,1922年增至29萬,1937年達38.5萬。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占領青島,企圖成立大青島市,將膠州、即墨兩縣劃入,管轄面積達8500平方公里,人口180萬。
  雖然幾次規劃都在極不光彩的情況下由外國入侵者組織編制,但其成果仍有許多值得注意的經驗。一是做了規劃分區;二是道路采用不規劃與方格網結合,且較多的考慮到地形關系和對景效果;三是注重了造林綠化和市政設施配套,四是建筑布局時也注意立體輪廓及借景,此外還講究建筑色彩與山體綠地的對比。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