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1)農業經濟時期
資源結構及要素構成:以直接利用型資源為主,人力資源以體能為主,自然資源的稟賦起決定作用。政權機構、防御設施、城市商業、手工業、居住為五大基本要素;
產業結構:第一產業占絕對比重,手工業和商業服務于種植和養殖業,處于依附地位,產業結構受自然資源制約。
空間結構:面狀經濟活動,布局分散。以宗祠、王府、市場為核心,與政治制度高度統一。手工業在城內呈前店后坊式布局,商業由集中設市向街市轉化,城市功能簡單。
城市結構特征:①城市的區位條件較好,但城市空間封閉,對外聯系少;②宗教在自然布局和社會結構方面占主導地位;③等級制度明顯,有明顯的空間分化;④城市的政治和軍事職能明顯,與周圍農村聯系密切。
(2)工業經濟時期
資源結構及要素構成:能動地開發自然資源,相關產業與資源成組分布,交通的進步克服了資源的地域限制。自然資源地位下降,智力資源和人文資源日益重要,銀行、工廠、倉庫、娛樂、交通、市場設施成為新的物質要素。
產業結構: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產業由處于絕對支配地位逐漸讓步于第三產業。資源導向型產業結構朝高技術、高加工度型轉化,農業的集約化提高,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占主導。
空間結構:在聚集力和擴散力作用下發生功能區重組,工業沿交通線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并從市中心向邊緣區轉化,商業空間布局逐漸多層次多元化,居住區不斷分化。
城市結構特征:①城市空間不斷擴大,城市功能分區逐漸明顯;②城市土地利用成組成團,形成各種均質區;③城市經濟的增長和投資成為城市空間結構演化的主要動力;④各種社會經濟活動聚集效應明顯;⑤內涵調整和外延擴展交互作用,城市空間結構不斷變動。
(3)知識經濟時期試大
資源結構及要素構成:非物質性資源占主導地位,智力資源和知識成為稀缺資源。各種資源自由流動,信息高速公路、知識、人才成為城市最重要的物質要素。
產業結構:第三產業占據主導支配地位。農業實行高效集約型生產,知識密集型產業在工業中占據主導地位,以信息、金融、物流為主的服務業和高精尖制造業構成主導產業。
空間結構:產業布局的空間局限減少,各功能區松散布局,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城市服務業和居住職能突出,城市花園出現,智力資源密集區成為發展核心。
城市結構特征:①傳統的圈層式的城市發展將日趨衰弱,而城市空間結構的分散化將越來越明顯;②產業布局和生產方式呈現集中與分散并存的局面;③知識密集型企業占主導地位,并依托人才密集區在城市集聚;④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傳統的制造工業區將會與新的信息產業中心并存,出現二元化的城市空間結構和社會文化結構;⑤城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營造出良好的生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