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5 共1頁
在世界各國的城市化進程中,都十分重視發展小城鎮。
經過幾十年的規劃和建設,國外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在小城鎮建設方面積累了許多可以借鑒的經驗。
發展小城鎮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新生規律,循序漸進,而不能單純通過政府行為強制推動。
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長期從事英國環境規劃工作的資深官員弗。拉利曼說,英國小城鎮的建設與發展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歷史原因。
第一個階段是在20世紀30-40年代。當時出于戰爭的需要,為了疏散城市人口,養活平民傷亡,有效保護生產戰爭所需物資的重工業,中心城市周邊首批小城鎮應運而生,并逐步發展起來。第二個階段是在20世紀60-70年代。隨著英國海外殖民地的獨立,外來人口大量涌進英國中心城市,給城市發展造成很大的壓力。同時,還由于本土科技的發展和外來投資的增加,新興工業部門的不斷出現,為尋求發展空間,以開發區為主要形式的一批小城鎮在中心城市附近發展起來。
匈牙利農業和地區發展部的一位官員認為,城市的發展要結合當地的實施情況,不能人為地將村鎮改為城市,或是將幾個村莊集中在一起人為地建造城市。他說,30年前,匈牙利政府曾制定過一個城市發展規劃,按照這項規劃,政府只集中精力發展大中城市,為重視小城鎮的發展,甚至還將一些只有幾百人的小村莊撤消。后來的結果表明,匈牙利政府當時這種為了城市工業而實施“集中”政策是失敗的。由此得出一個教訓是,城市發展應注意自然條件,更要重視可行性研究。
發展小城鎮應有科學的長遠整體規劃,合理布局,而不能有短期的、缺乏長遠的、不科學規劃,否則造成布局不合理,影響整體功能的發揮。
小城鎮是埃及國土上閃耀的一顆顆明珠,通過加快小城鎮建設,使埃及吸引了不少阿拉伯國家和其他國家對埃及的投資,創造了大量的工作機會,使過于集中聚居在尼羅河三角洲的埃及人口開始得到分流。小城鎮在埃及帶動了大經濟。
自20世紀70年代以
埃及小城鎮建設是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的。在建設小城鎮的過程中,埃及政府制定出長遠計劃。首先他們進行可行性研究,對那些有可能吸引人口遷居的,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規劃進行小城鎮建設。埃及政府還為這些小城鎮制定具體的生產投資計劃,國家承擔對這些小城鎮的基礎設施的投資,如飲用水、衛生、電力、運輸和通信系統等。而對具體生產項目則鼓勵私營部門進行投資。
小城鎮的建設為埃及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推動力。迄今為止,在全埃及新興建的19個小城鎮里約有10萬多家工廠開工,這些工廠由私人部門投資125億埃鎊,創造了20多萬個就業機會。
英國歷屆政府都十分注重小城鎮建設的合理布局,并努力創造條件發揮每個小城鎮在經濟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為確保小城鎮居民生活方便、舒適,政府特別注重環境的整體規劃和生活設施的配套。根據城鎮的功能和規模,在交通、通信設施、醫院、學校、商業網點、文化娛樂場所等點面局面問題都經過嚴格的科學論證。大多數小城鎮先由政府出資蓋一批廠房、商店、學校、醫院、住宅、公園,然后吸引城市企業和居民自愿遷入。政府還相應采取了一些優惠政策,比如新區企業稅收就比較低。幾十年
在大都市周圍建設衛星城市,積極分散人口,克服大城市的各種弊病。
在英國,幾乎每個中心城市附近都有幾個甚至十幾個大小不等的小城鎮,尤其是倫敦,周邊星羅棋布的小城鎮和倫敦效市區交相輝映,組成了大倫敦。
巴黎大區包括巴黎市及周邊的7個省,總共1300個市鎮,人口達1100多萬,占全國人口的近1/5.“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這是法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它亦可以套用在巴黎大區5座新城的建設上。從20世紀60年代未到現在,5座新城攏地而起。它們分別占地3萬到15萬公頃,每座擁有居民10萬至20萬,總數達75萬人。新城50%以上的就業年齡段人口在本城就業,緩解了巴黎的人口和就業壓力。此外,由巴黎向四周輻射的高速公路,大區快線地鐵和郊區鐵路,及國家公路大部分通過這些新城。新城的全新基礎設施、政府的優惠稅收政策和潛在的開發遠景,對高科技產業、大型制造業,以及第三產業都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如今,已有眾多的企業在新城落戶,而服務業、商業更是熱中于在此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