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社會環境的調查不包括的一方面是( )。
A.人口方面,主要涉及人口的年齡結構、自然變動、遷移變動和社會變動
B.社會組織和社會結構方面,主要涉及構成城市社會各類群體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C.城市與周邊發生相互作用的其他城市和廣大的農村腹地所共同組成的地域范圍
D.政府部門、其他公共部門及各類企事業單位的基本情況
22.在城市布置中,下列有關客運交通樞紐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為( )。
A.客運交通樞紐與城市客運交通千道無密切的聯系,但不能沖擊和影響客運交通干道的暢通
B.城市客運交通樞紐是指城市對外客運設施和城市公共交通樞紐站
C.鐵路、水運、航空等城市對外客運設施的布置主要取決于城市對外交通在城市中的布局
D.公路長途客運設施一般布置在城市中心區邊緣附近或靠近鐵路客站、水運客站附近,并與城市對外公路干線有方便的聯系
23.為解決車輛停駐而設置的城市公共停車場可分為三種類型,其中沒有( )。
A.城市各類中心附近的市內公共停車場(包括停車樓和地下車庫)
D.城市公路兩旁建筑物前小塊停車場
C.城市主要出入口的大型停車場.
D.超級市場、大型城外游憩地的停車場
24.對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務質量的考核進行衡量,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迅速的含義是指車速快、行車間隔短(或候車時間短)
B.準點的含義是按標準時間計算,準時出發和到達
C.方便的含義是少走路、少換乘、少等候,城市主要活動中心駐地均有車可乘
D.舒適的要求是創造一個宜人的乘車環境
25.下列對城市工程系統規劃的作用的主要體現,看法有誤的一項是( )。
A.通過各項城市工程系統規劃和工程管線綜合規劃,有利于增強城市行政建設
B.通過各項城市工程系統規劃所作的調查研究對各項城市基礎設施的現狀和發展前景有深刻的剖析,抓住矛盾和問題癥結,制定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措施
C.城市工程系統規劃明確本工程系統的發展目標與規模,統籌本系統建設,制定分期建設計劃,有利于建設項目的落實與籌建
D.城市工程系統詳細規劃對建設地區的工程設施和管網作具體的布置,作為工程設計的依據,有效指導實施
26.下列對歷史文物遺產保護區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1974年,《城市建設促進法》付諸實施
B.1971年以后,地方性的城市更新和發展試點經驗推廣至全國
C.1971年,聯邦和各州政府都依法開始制定有關促進城市發展、保存和更新具體措施的年度計劃
D.至20世紀70年代末,內城居住環境的改善成為德國城市更新政策的焦點,從此,德國歷史城市保護迅速擴展
27.不同國家的地方行政建制有不同的名稱(通名),對我國的行政區通名分類有誤的是( )。
A.地域型通名:省、縣、鄉
D.城鎮型通名:直轄市、市,市轄區、鎮
C.民族型通名:自治區、自治州、旗、自治旗、民族鄉
D.特殊型通名: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工農區、特區、林區等
28.經濟機制是指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民事關系,以自愿等價為原則。下列有關經濟機制的表現理解不正確的一項為( )。
A.政府借貸以解決實施城市規劃的資金缺O
B.城市基礎設施使用的收費,包括各種附加費,通過有償服務來籌集和歸還基礎設施的建設資金,并維持正常運轉
C.通過出讓某些城市基礎設施的經營權來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有償出讓基礎設施的經營權,以及采用BOT方式
D.城市規劃行政管理做到政務公平,并有健全的信訪、申訴受理和復議機構及程序
29.現代城市的含義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因素,即( )。
A.人,規模、空間規模、產業結構
B.人,數量、產業構成、行政管轄的意義
C.人,數量、空間數量、行政管轄的意義
D.人口規模、產業構成、城市化水平
30.通常我們把( )稱為第一次產業革命,把( )稱為第;次產業革命。
A.畜牧業的產生與發展;農業的產生與發展
B.農業的產生與發展;近代工業的產生與發展
C.近代工業的產生與發展;信息工業的產生與發展
D.信息工業的產生與發展;智力教育業的產生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