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截至20世紀90年代,世界城市人口已達到總人口的( )。
A.80%
B.60%
C.45%
D.35%
32.一次調查表明,北京城市鐵路建成開通后,沿線房地產價格上升一定幅度,這是城市物質環境的( )效應。
A.區位性
B.可達性
C.內部
D.外部
33.城市產業構成的演化趨勢不包括( )。
A.從以第二產業為主導到以第三產業為主導
B.以經濟活動的層面到以經濟活動的部類為特征的產業構成變化
C.高科技產業正在取代傳統的制造業
D.空間經濟體制從水平結構到垂直結構
34.下列各條中,( )是英國密爾頓·凱恩斯(MltionKeynes)規劃的特點。
A.多種就業機會,社會就業平衡,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方案靈活經濟
B.生活設施齊全,社會就業平衡,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依賴母城的工業生產
C.就業平衡,交通便捷,方案靈活經濟,生活服務設施齊備
D.多種就業機會,吏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依賴母城
35.當代城市規劃思想方法的變革不包括( )。
A.由單向的封閉型思想方法,轉向復合發散型的思想方法
B.由最終理想狀態的靜態思想方法轉向動態過程的思想方法
C.由剛性規劃的思想方法轉向彈性規劃的思想方法
D.由指導性的思想方法轉向指令性的思想方法
36.下列關于工業革命后的城市問題,提出的有關城市建設和發展的理論正確的對應關系是( )。①索里亞·瑪塔(SoriaYmata);②西諦(CamilloSitte);③戈涅(TonyGarnier);④格迪斯(PattickGeddes);⑤工業城市;⑥城市形態研究;⑦線形城市;⑧現代城市演進學說
A.①—⑥;②—⑧;③—⑦;④—⑤
B.①—⑧;②—⑦;③—⑤;④—⑥
C.②—⑥;①—⑧;③—⑤;④—⑦
D.①—⑦;②—⑥;③—⑤;④—⑧
37.《雅典憲章》的思想基礎是( )。
A.以人為本,功能分區
B.物質空間決定論
C.綜合多功能
D.大眾參與
38.“規劃的選擇理論”和“倡導性規劃”是城市規劃中( )的體現。
A.政府大力宣傳城市規劃作用
B.公眾參與
C.綜合規劃
D.系統思想
39.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了( ),全面準確地為可持續發展下定義。
A.《全球21世紀議程》
B.《可持續發展的環境規劃對策》
C.《我們共同的未來》
D.《人類環境宣言》
40.春蘭集團將總部遷到上海,而生產基地仍留在泰州,這說明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城市發生( )變化。
A.空間經濟結構重組
B.性質
C.區域地位
D.產業經濟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