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7頁
三、 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簡答題
1、答題要點:
①堰頂高度,宜高出施工期間可能出現的最高水位(包括浪高)50~70cm。
②圍堰外形,應考慮河流斷面被壓縮后,流速增大引起水流對圍堰、河床的集中沖刷及影響通航、導流等因素。
③堰內面積:應滿足基礎施工的需要。
④圍堰斷面:應滿足堰身強度和穩定的要求。
⑤圍堰要求防水嚴密,應盡量減少滲漏,以減輕排水工作。
2、答題要點:
①檢查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基底標高。
②檢查基底地質情況和承載能力是否與設計資料相符。
③檢查基底處理和排水情況是否符合規范要求。
④檢查施工日志及有關試驗資料等。
3、答題要點:
①腳手架承受施工荷載后引起的彈性變形;
②超靜定結構由于混凝土收縮及徐變而引起的撓度;
③由于桿件接頭的擠壓和卸落設備的壓縮而產生的塑性變形;
④腳手架基礎在受載后的塑彈性沉降;
⑤梁、板、拱的底模板的預拱度設置。
4、答題要點:
①施工前機械設備的數量、型號、生產能力等。
②混合料拌和場的位置、拌和設備以及運輸車輛能否滿足質量要求及連續施工的要求。
③路用原材料。
④混合料配合比設計試驗報告。
⑤試驗路段施工與總結報告。
5、答題要點:
計算壓實度代表值K
K=k- tα/√n ×Sk =96.62-0.892×1.0117=95.72
路基下路床壓實度規定值為95%,k>95%且單點值皆大于規定值減2個百分點,即93%,故壓實度完全符合要求。
五、 綜合分析題
一、答案要點:
1、 承包人在張拉開始前,應向監理工程師提交詳細說明、圖紙、張拉應力及延伸量的靜力計算,請求審核。
2、 承包人應選派富有經驗的技術人員指導施工,所有操作人員都應有上崗證。
3、 所有預應力張拉設備已經過校驗。
4、 砼強度達到圖紙規定的傳遞預應力的砼強度,如圖紙無規定時,砼強度不低于設計等級的75%。
5、 預應力筋的張拉順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未按規定時,可采取分批、分階段對稱張拉。
6、 對曲線預應力筋或長度大于等于25m的直線預應力筋,宜在兩端張拉,對于長度小于25m的直線預應力筋,可在一端張拉。
7、 張拉程序:①對于夾片式等具有自錨性能的錨具
②其他錨具
8、 每個斷面斷絲之和不超過該斷面鋼絲總數的1%。
9、 張拉完成后,測得的延伸度與預計延伸量之差應在6%以內,否則,查明原因,重新張拉。
10、 錨固完畢并經檢驗合格后即可用砂輪機切割多余的預應力筋,外露長度不宜小于30mm,用封端砼保護。
記錄內容:
1、 每個測力計、壓力表、油泵及千斤頂的鑒定號。
2、 量測預應力鋼筋延伸量時的初始拉力。
3、 在張拉完成時的最后拉力及測得的延伸量。
4、 千斤頂放松以后的回縮量。
5、 在張拉中間階段量測的延伸量及相應的拉力。
二、答案要點:
瀝青砼配合比分為三個階段①目標配合比設計②生產配合比設計③生產配合比驗證 各階段的主要工作為:
①目標配合比階段:用工程實際使用的材料計算各種材料的用量比例,配合成符合規定的礦料級配,進行馬歇爾試驗,確定最佳瀝青含量,以及礦料級配及瀝青用量作為目標配合比,供拌和機確定各料倉供料比例,進料速度及試拌使用。
②生產配合比階段:對間歇式拌和機,必須分二次篩分后進入各熱料倉的材料進行篩分,以確定熱拌倉的材料比例,供拌和機控制完使用。同時反復調整料倉進料比例達到供料均衡,并取目標配合比的最佳瀝青用量及最佳瀝青用量±0.3%作馬歇爾試驗,確定生產配合比。
③生產配合比驗證階段:拌和機采用生產配合比進行試拌,鋪筑試驗路,并用拌和的瀝青混合料及路上鉆取的芯樣進行馬歇爾試驗,由此確定生產用標準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