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3頁
181:拱肋:(gong le)arch rib
拱肋是拱橋主拱圈的骨架。在安砌拱波的過程中,它承受本身自重,橫向聯系構件,拱波及相應施工荷載。因此,拱肋的設計除應能滿足在吊裝階段的強度和穩定的要求外,還應滿足截面在組合過程中各階段荷載作用下強度的要求。
182:橋頭引道:(qiao tou yin dao)bridge approach
橋梁兩端與道路連接的路段。橋上縱坡不宜大于5%。位于市鎮交通繁忙處橋上縱坡和橋頭引道縱坡。位于市鎮交通繁忙處橋上縱坡和橋頭引道縱坡不宜大于3%,橋頭引道線形宜與橋上線型相配合。
183:橋頭搭板:(qiao tou da ban)bridge end transition slab
用與防止橋端連接部分的沉降而采取的措施。它擱置在橋臺或懸臂梁板端部和填土之間,隨著填土的沉降而能夠轉動。車輛行駛時可起到緩沖作用,即使臺背填土沉降也不至于產生凹凸不平。
184:下部結構:(xia bu jie gou)substructure
橋梁支座以下或無鉸拱拱軸線和固結框架底線以下部分。功能是支撐橋梁上布結構并把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安全的傳到地基基礎上,以達到共同受力的目的。橋臺、橋墩、基礎都屬于下部結構。在設計中,對下部結構應充分考慮土質構造與地質條件、結構受力、水文流速及河床性質等因素的綜合作用。
185:橋墩:(qiao dun)pier
在兩孔和兩孔以上的橋梁中除兩端與路堤銜接的橋臺外其余的中間支撐結構稱為橋墩。橋墩分為實體墩、柱式墩、和排架墩等。按平面形狀可分為矩形墩、尖端形墩、圓形墩等。建筑橋墩的材料可用木料、石料、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鋼材等。
186:橋臺:(qiao tai)abutment
在岸邊或橋孔盡端介于橋梁與路堤連接處的支撐結構物。它起著支撐上部結構和連接兩岸道路同時還要擋住橋臺背后填土的作用。橋臺具有多種形式,主要分為重力式橋臺、輕形橋臺、框架式橋臺、組合式橋臺、承拉橋臺等。
187:基礎:(ji chu)bridge foundation
基礎是結構物直接與地層接觸的最下部分,它將上部和墩臺的力傳遞到地基土壤和巖層。按埋身分為淺基礎和深基礎。主要形式有擴大基礎、樁基礎、管柱基礎和沉井基礎。主要視河道水文地質條件與橋梁跨徑大小而選擇采用。
188:蓋梁:(gai liang)bent cap
又稱帽梁。在橋墩(臺)或在排樁上設置鋼筋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的橫梁。主要作用是支撐橋梁上部結構,并將全部荷載傳到下部結構。
189:耳墻:(er qiang)wing wall
再埋置式橋臺中與臺帽或蓋梁兩端相連接的梁塊梯形鋼筋混凝土板。它主要用于局部擋土并承受水平方向的土壓力與活載壓力。
189:翼墻:(yi qiang)wing wall
為保證涵洞或重力式橋臺兩側路基邊坡穩定并起引導河流的作用而設置的一種擋土結構物。翼墻有直墻式(垂直于端墻)或八字式(敞開斜置)兩種。后者又稱八字墻,是最常用的一種形式,斜置的角度一般習慣采用30度。翼墻的構造形式與地形、填土高度和接線密切相關。
190:單向推力墩:(dan xiang tui li dun)single thrust pier
主要承受上部結構傳來的水平力的橋墩。在順橋向具有一定的剛度和強度要求。在多孔拱橋中如果一孔毀壞往往引起其他橋孔的破壞。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每隔幾孔設置制動墩以承受單向水平推力,保證一孔毀壞而不致影響全橋的安全。在多孔連續梁中常將固定支座設在某一橋墩上,使上部結構水平力主要由該墩承受。
191:`輔助墩:(fu zhu dun)auxiliary pier
又稱拉力墩或錨固墩。為了使斜拉橋的主跨結構剛度不受邊跨主梁撓曲的影響往往左邊跨拉鎖的錨固點設置聯桿與下部支墩相連。這樣索力的垂直分力所產生的拉力可直接由支墩承受,減小了邊跨主梁的撓曲從而大大提高了主跨的剛度。這種為了提高結構的整體剛度而設置的中間支墩稱為輔助墩。
192:防震擋塊:(fang zhen dang kuai)anti-knock block(restrain block)
一般在頂蓋梁上邊梁外側設置的土工構造無。其目的是防止主梁在橫橋向發生的落梁現象。
193:破冰體:(po bing ti)ice apron
在流冰足以影響全橋安全的江河中每個橋墩的迎水面應設置破冰體,其軸線與橋軸線一致。為使流冰在接近橋墩前的破冰體能被撞碎,應預先設置前哨破冰體。前哨破冰體是隔兩孔或兩孔以上設置的。
194:U形橋臺:(U xing qiao tai)U-abutment
當填土高度在4~10米,而引道寬度與橋面寬度相差不大時,而選用的橋臺形式。這種橋臺由臺身(前墻)臺帽基礎與兩側的翼墻組成。在平面上成U字形。兩側的翼墻是垂直于橋臺并與橋臺相連(不設沉降縫),在滿足一定條件時參與前墻共同承受土壓力,外側則設錐形護坡。
195:埋置式橋臺:(mai zhi shi qiao tai)buried abutment
橋臺臺身埋置于臺前溜坡內,不需另設翼墻,僅由臺帽兩端的翼墻局部擋土。臺身多用片石混凝土或漿砌塊石砌筑,也可做成柱式臺帽懸臂部分,耳墻則為鋼筋混凝土。當臺前溜坡內有適當的防沖裝置時還可考慮臺前溜坡對臺身的主動土壓力,所以圬工較省。它適用于河床寬闊,河床及邊坡穩定,沖刷小的河道。
196:組合式橋臺:(zu he shi qiao tai)composite abutment
為使橋臺輕型化,橋臺本身要承受橋跨結構傳來的豎向力和水平力,而臺后的土壓力則由其它橋跨結構來承受,這樣就形成了組合式橋臺。主要分為三大類:錨碇板式組合橋臺,過梁式、框架式組合橋臺,橋臺與擋土墻組合橋臺。
197:擴大基礎:(kuo da ji chu)spread foundation
荷載通過逐步擴大的基礎直接傳到土質較好的天然地基上,它的尺寸按地基承載力所承受的荷載決定。基礎埋置深度與寬度相比很小,屬于淺基礎范疇。
198:沉井基礎:(chen jing ji chu)open casson foundation
沉井是井筒狀結構物。它是以井內挖土依靠自身的重量克服井壁摩阻力后下沉至設計標高,然后經過混凝土封底,并填塞井孔,使其成為橋梁墩臺或其它結構物的基礎。其特點是埋深可以很大,整體性強穩定性好,能承受較大的垂直荷載及水平荷載,數深基礎范疇。
199:樁基礎:(zhuang ji chu)pile foundation
由若干根樁和承臺兩部分組成,在平面上排列可成為一排或幾排,所有的樁的頂部都由承臺連成一整體。其作用是將承臺以上結構物傳來得外力通過承臺由樁傳到較深的地基持力層中去。樁基礎按施工方法可分為鉆孔灌注樁基礎,打入樁基礎,振動下沉樁基礎和管柱樁基礎。按受力條件分為柱樁和摩擦樁,豎樁和斜樁。
200:承臺:(cheng tai)bearing platform(foundation slab)
建筑在樁基上的基礎平臺。平臺一般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其承上傳下的作用,把墩身荷載傳到基樁上。各種承臺的設計中都應對承臺做樁頂局部壓應力驗算,承臺抗彎及抗剪切強度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