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2頁
巖溶地基橋梁樁基施工技術
工程概況京福國道主干線徐州市繞城公路四合同段跨隴海鐵路特大橋,路線長0.8182km,呈南北方向,跨徑布置為6×30m+3(5×30m)+6×30m,主跨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其余為預制先簡支后連續結構。下部結構為明挖擴大基礎,2號墩、22號~27號墩為1.5m鉆孔灌注樁。
位于低山丘陵與沖積平原過渡地帶,以隴海鐵路為界,北部巖基裸露,由一系列平行褶皺和斷裂組成,地表覆蓋黃褐色高液限粘土,具強膨脹性,區內有巖溶發育,多表現為小型溶洞,洞高由0.4~2.5m不等,溶洞均有碎石土等填充物。
地下水不發育,主要為碳酸鹽裂隙巖溶水及第四系松散物孔隙水,均對混凝土無侵蝕性。本段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
鉆孔灌注樁施工大橋共有鉆孔灌注樁32根,樁位處溶洞比較發育,設計要求逐樁探明溶洞情況,然后鉆孔
巖溶處理方案的原則
(1)每根樁必須用地質鉆機鉆探,詳細記錄地質狀況、溶洞深度、高度、填充物類型,畫圖列表,為制定相應施工方案提供詳實依據。
(2)對填充物進行土工試驗,分析其物理力學特性,檢測容重、含水量、孔隙率等,為注漿參數計算提供依據。
(3)根據地質鉆探資料和填充物情況,對每根樁設計出相應的溶洞處理方案、成孔方法及施工措施。
(4)對每種處理方案,都要進行仔細的計算,施工前在橋位外進行溶洞注漿及鉆孔試樁試驗,取得經驗數據,完善施工方案,指導施工。
(5)遇到大溶洞時,必須請監理工程師和設計單位核查,明確處理方案,并報監理批準后實施
溶洞處理方案
(1)對于封閉的比較小的溶洞,采取注漿措施,提供成孔條件穿過溶洞。若洞內無填充物或填充物不滿,則采取先填充碎石或干砂,然后注漿;若充填物呈松散或軟塑狀態時,直接注漿固結即可;若充填物已固結呈硬塑狀態時,則可以直接沖孔,但需加強泥漿護壁。
(2)溶洞內無填充物或填充物較少需向洞內填充砂子的,選擇一個合適的孔位,放入并固定鋼套管,將注砂管與鋼套管相連接,在注漿前灌砂。根據成樁直徑、圍護體積的最小直徑及堆積體成形規律,計算填砂量。用壓風機將干砂壓入,為防止洞內高壓阻止灌砂,利用其它孔作為減壓孔。待達到計算的填充體積,壓力穩定時,即可停止。
(3)若設計要求灌入碎石則必須鉆一個大孔(直徑不小于30cm)放入鋼管并固定,鋼管上置碎石料斗,碎石粒徑不大于2cm,投料時振動鋼管,以防止堵塞,填充量控制與填砂控制方法相同。
(4)對于一些溶槽、溶溝、小裂隙等,沖孔時可采取投放片石、碎石夾粘土,甚至投入整袋水泥堵塞起到護壁作用,保證泥漿不流失,使鉆孔順利通過巖溶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