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外觀看砼存在的一些質量問題 1、路面外觀顏色差異
根據《公路》雜志1998年第六期中文章介紹:當用肉眼能看出砼路面存在顏色差異時,配料中誤差水泥〉7%、用水量〉10%、集料〉10%,由于計量不難造成色澤差異,且對砼強度有嚴重影響。
2、路面起砂磨損和露骨
(1)路面磨損甚至露骨除了與砂石材料中的含泥量及砂偏細等有關外,還與水泥有關。在21省道龍游一諸葛公路改造過程中,試驗路段的水泥砼澆筑,由于水泥稠度指標達不到,保水性較差,泌水較為嚴重,最后路面起砂磨損現象很嚴重。同一路段的另外半幅用不同的水泥澆筑,且通車時間更早卻沒有起砂磨損的現象。
(2)由于老路改造,因路面接坡沒有處理好造成磨損露骨
因接坡沒有處理好,在車輛運行過程中,將老路上的泥土、砂、石子等帶到澆筑好的路面上,在車輪的不斷作用下,便路面造成磨損最后露骨。這在接坡附近的幾塊面板表現比較嚴重。320國道常山—玉山段公路改造工程,是我市第一個粗骨科全部采用機軋的工程,被澆筑內在質量較好,但由于接坡太多,使路面磨損露骨較為嚴重,最后鑿除重澆。
一般規定:砼路面澆筑單向長度不得小于1公里。
根據經驗:接坡用砼進行處理(長度約15米),可減緩上面這種情況的產生。
(3)路面澆筑中,提漿機如使用過多,由于提漿機振動頻率大,使面層砂漿過厚,也易造成起砂和露骨。
3、面層出現小坑洞
網 這是因為砂石材料中混進小泥塊或雜質而引起的。為了避免以上這種情況的產生,具體操作時因注意:
(1)對加工好的碎石進行過篩,防石粉結塊及增加含泥量。
(2)對堆料場進行硬化處理,防止直接堆在耕地上,以免裝料時底層泥土混入。
4、斷邊、缺角現象
砼路面板角、板邊部分應力易于集中,因振搗不良等原因,容易發生裂縫:在外力作用下也易發生斷邊、缺角現象;如接坡太低,在車輪作用下,易使砼板角斷裂或使板邊啃掉。
5、表面壓紋不均勻
由于路面施工平整度及壓紋時間掌握不好等原因,導致壓紋深度不均勻。
目前,采用先拉毛后割紋的施工工藝,對行車安全較好。
6、側面蜂窩、麻面
振搗不實及振搗不夠使砼內氣泡未能上浮而粘著模板,或模板上粘著水泥砂漿末刷洗干凈使板面粗糙、麻面:漏振及漏漿產生蜂窩。
7、脫皮
在施工中,因砼面板受雨水侵襲使水泥漿流失,而后用水泥漿粉刷補救;或是砼坍落度大及水泥保水性差使面板泌水嚴重,或用干水泥補撒吸水;都會產生脫皮。
8、灌縫問題
(1)灌縫材料質量欠佳及漏灌
灌縫材料質量欠佳造成溫度高時被車輪撕裂,溫度低時脆裂;漏灌及灌縫不良會造成雨水下滲,影響路面使用質量。
(2)灌縫不及時、切縫深度不足及灌縫時縫內濕度太大
灌縫不及時會使泥砂等雜質進入縫內,切縫深度不足及灌縫時縫內濕度太大,都會影響灌縫質量,灌縫必須在縫槽干燥的狀態下進行。
目前,灌縫料質量較好的有改性瀝青、聚氨脂等
9、車輪、腳印及刮刀印痕
這些都是人為造成的砼外觀質量問題,只有加強現場管理,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10、縱縫拉開
縱縫拉開的原因主要是中央拉桿沒有按規范設置,這在低等級公路建設中容易出現;在高等級公路建設中,雙車道砼一次性澆筑的路面中縫拉桿設置較易疏忽,操作人員比較隨意,即不拉線,對布設距離也不進行丈量的現象較多。這都會給以后路面的使用質量留下隱患。
11、拼板時砼跑到鄰板上
拼板時,由于操作不當,會使砼跑到鄰板上,影響中縫的美觀,并使面板平整度受到影響,實際施工中,可用寬約5厘米、長3.5米的鋼板條靠在板邊,以防砂漿跑到澆好的面板上。
12、線型不順
立模不到位、放樣不準或者模板變型造成中縫、邊線不順。
13、喞泥、錯臺現象
喞泥現象的產生是基層中有可懸浮的細粒松散土,在路面上雨水滲入及車輛荷載的重復作用下,使基層破壞甚至脫空,使面板出現喞泥、錯臺甚至斷裂。對基層的施工及適用范圍,已在《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中作了規定。
14、平整度欠佳
平整度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抹面操作人員掌握不好形成的,另外平板振搗梁也有一定的關系。一般采用鋁合金大尺,橫跨模板上來回抹平幾次,然后轉90度再抹平,使平整度得到有效控制。
總之,要搞好砼路面的質量,除路基質量要保證外,必須嚴格控制材料質量,加強試驗檢測,準確計量,及時對配合比作出合理的設計,嚴格控制水灰比;同時,必須規范操作行為,按規范施工,加強養護工作;另外,積極探索和改進施工工藝,以提高砼路面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