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結構組合對瀝青路面行駛質量的影響

發布時間:2010-01-14 共2頁

  摘要:路面在使用過程中,承受著行車荷載和環境因素的雙重作用,行駛質量會不斷降低,不同路面結構組合的行駛質量衰變速率存在著差異。本文在已提出的路面使用性能標準衰變方程基礎上,以面層厚度、基層類型、初始彎沉和交通量作為影響變量,根據北京地區的路況數據,利用分析標定法,標定出路面行駛質量衰變方程。在此基礎上,比較不同路面結構的哀變方程,定量分析了結構組合對行駛質量的影響,并進一步給 出了累計軸載作用次數(ESAL)、結構強度(L)和行駛質量指數(ROI)的關系曲線圖。

  關鍵詞:路面 結構 組合 瀝青路面 行駛質量 影響

  1 引言

  路面使用性能有功能性能和結構性能之分,而功能性能又包含行駛質量和安全性兩方面的內容。本文主要研究路面行駛質量及其發展變化規律。

  路面使用性能的預測是路面設計、路面管理、路面養護以及行車費用評估等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與路面設計方法相比,國內外對于路面使用性能的研究顯得相對薄弱,對行駛質量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目前,隨著路面管理系統的推廣與普及,許多國家和地區依據各自的需要和不同的客觀條件,建立了不同形式的預測模型。這些模型可以比較準確地預測整個路網中路面性能變化規律,但就特定路段而言,不能分析路面結構組合對路面使用性能的影響。

  在路面使用性能衰變方程[1]的基礎上,本文以面層厚度、基層類型、交通量和路表初始彎沉等作為影響變量,借助北京地區的路況數據,利用分析標定(Analyzing Calibrating)法,建立了行駛質量衰變方程。具體過程如下:

  (1)影響變量的確定;

  (2)模型形式的選取;

  (3)模型參數的標定;

  (4)結構因素的影響。

  2 研究變量的確定

  2.1 研究的目標和范圍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討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荷載和自然因素的重復作用,路面行駛質量的變化規律,模型主要用于行駛質量趨勢的定量預測。在此基礎上,定量分析路面結構對行駛質量的不同影響。

  在研究過程中,本文采用了以空間代時間法,即簡單認為不同時期修建的,相同結構的路面具有相同的行駛質量衰變過程。

  2.2 模型指標的選取

  衡量路面功能性能的指標主要有兩個:國際平整度指數(IRI)和路面行駛質量指數(RQI)。LRI是利用平整度儀測量到的路面物理指標(平整度),而 RQI是人們對路面功能狀況的主觀評分。人們對RQI研究相對較多,對其發展規律也較為了解。因此,為了便于與以往的研究成果相銜接,本文選用RQI作為衡量路面功能性能狀況的指標。

  路面平整度是影響行駛質量的最主要的因素,在計算RQI時,本文僅僅考慮了國際平整度指數(IRI)。北京地區的數據庫僅僅提供了IRI的數值,參照以前研究成果,并與目前流行的評價方法統一,文中采用以下方程將客觀量測的IRI值轉化為RQI值。

  RQI=5-0.34*IRI

  2.3 影響因素分析

  2.3.1 面層厚度

  面層直接同車輪和大氣相接觸,它承受行車荷載(豎直力、水平力和沖擊力)的直接作用,同時還受到降雨的侵蝕和氣溫變化的不利影響,對路面的使用品質有較大影響,分析表明:面層厚度對路面行駛質量有較大影響,而不同面層類型間的差別并不顯著。因此,本文僅考慮面層厚度的影響。為了分析面層的影響,根據面層厚度將其分為:0、3.3、5.5、8.8、12及>12(cm)五類。

  2.3.2 基層類型

  基層主要承受由面層傳遞下來的車輛豎向荷載,并把它擴散到墊層或土基中,具有足夠強度和剛度的基層是高水平行駛質量的必要保證。簡單地說基層有兩大類:半剛性基層和碎礫石基層。兩種類型基層的作用機理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而同一類基層不同材料間性能相似。因此,根據路面的基層類型將路面分為半剛性和碎礫石兩類。

  2.3.3 結構強度

  一定的結構強度是路面具有良好行駛質量的必要保證,結構強度足夠的路面可以有效地抵抗多種因素的不良影響,進而延緩行駛質量的衰變進程;結構強度不足時,路面結構的抵抗能力降低,荷載和溫度等因素綜合作用產生的應力對路面使用性能影響加劇,RQI衰變速率加快。

  通常,以路面的初始彎沉來衡量結構強度的大小,根據路面初始彎沉值的大小,將路面強度劃分為:0~30,30~45,45~60,60~90,>90(0.01mm,標-60)五類。

  2.3.4 交通荷載

  交通荷載是影響路面使用性能的外在決定因素,在交通荷載的重復作用下,路面的總體結構性能減弱。路面上行駛的車輛車型繁多,各車到達時間不一,為方便起見,僅考慮交通量大小的影響,對作用時間上的差異造成的不同影響不作考慮。

  北京地區的數據庫中將貨車、客車、人力畜車、拖拉機等車型分別登錄,給出了整條道路年平均日標準軸次(60KN)。考慮輪跡橫向分布系數等因素的影響,利用表1 中參數將交通量轉化為各條車道上的分布交通量。

  根據設計車道交通量差異可以將交通劃分為四個等級:特輕(≤500)、輕(500~1000)中等(1000~2000)和重(≥2000)(以標準軸載作用次數計,次/日/車道)。

車輛輪跡橫向分布系數 表1

路面寬度(m)  交通量(次/日/車道) 
≤6  0.40*ESAL 
6~7  0.30*ESAL 
7~9  0.25*ESAL 
9~12  0.225*ESAL 
12~18  0.275*ESAL/2 
≥18  0.225*ESAL/2 

  3 模型形式的選擇

  吸收國內外先進的建模經驗,分析我國路面行駛質量發展變化的實際模式,在選用了標準化方程的基礎上,確定路面行駛質量的預測方程如下:

  參數A,B分別反映了路面的壽命和路面變化的過程(性能曲線的形狀),根據所選取指標對行駛質量發展的不同影響,將參數A,B規定為:

  式中:RQI—— 現時路面行駛質量指數(Riding Quality Index);

  RQI0——新建或新近一次改建后的初始行駛質量指數;

  Y——新建路面或路面新近一次改建距今的使用年數;

      ESAL——日當量軸載作用次數(次/日/車道);

  MC——面層厚度(cm);

  L——初始彎沉。A,B,a1,a2,a3,a4,b1,b2,b3,b4為回歸常數。RQI評分采取5分制,即最大值為5,最小值為0.一般情況下,方程中的RQI0為5,有時略小于5,表明在使用初期路面行駛質量狀況;A,B是兩個回歸參數,具有明確的物理含義。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