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2頁
【摘 要】本文介紹了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排水與防護設計的特點,因地制宜地選擇了不同的排水與防護措施,并使其與沿線環境相協調,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供平原微丘區修建高速公路參考。
【關鍵詞】公路 路基 路面 排水 防護 設計
1 概況
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地處長江下游,西段以微丘地形為主,東段位于長江三角洲平原,北靠長江,南鄰太湖流域,地勢平坦開闊,河網密集,第四系地層厚度大,屬河湖堆積地貌,地下水位高,氣候多雨潮濕。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排水與防護措施,及時排除公路范圍內的水,并防止雨水侵入,以確保路基路面穩定和高速行車安全。 滬寧高速公路的排水系統是由路基排水、路面排水及中央分隔帶排水三個部分組成的綜合排水系統,路基防護措施是根據沿線不同的土質巖性、水文地質條件、坡度、高度和當地材料因地制宜地選擇的。
2 路基排水
進行路基排水設計的目的就是將影響路基強度及穩定性的地下水及地面水及時地排出公路范圍。路基排水設施主要由排水墊層、邊溝、排水溝、截水溝、盲溝、滲溝、涵洞等組成,并與原有溝渠、河流等相連。設計應遵循塘路分家、路田分家的原則,使高速公路排水系統自成體系。
2.1 地面排水
路基地面排水主要是通過全線貫通的邊溝來進行的,一般采用0.6m×0.6m的梯形邊溝,邊坡1∶1,以25cm厚的7.5號漿砌片石鋪砌,邊溝縱坡一般不小于0.3%,坡長小于300m,邊溝水均應引離路基,排入原有水系中的河流、排水渠及取土坑內,但不排入魚塘內,當邊溝與涵洞、通道發生交叉時,一般將邊溝水直接排入排水涵洞,或在灌溉涵、通道處讓路基邊溝水向兩側排走或設邊溝倒虹吸涵通過。
在挖方地段,還應設置0.4m×0.4m的梯形平臺截水溝,并在坡頂外側設0.6m×0.6m的矩形地面截水溝,以排除坡面水。截水溝均以25cm厚的7.5號漿砌片石鋪砌。
2.2 地下排水
地下水帶來的危害往往很大,過多的地下水會使得路基泡軟、坍塌,并嚴重影響路面結構的安全,在平原微丘區修建高速公路尤需重視地下排水設計。
2.2.1 軟基處理段
滬寧高速公路丹陽以東廣泛分布著淤泥質軟土層,地下水含量較大,為保證軟土段路基的穩定,迅速排除地下水至關重要。為此,設計采取:塑料排水板+砂墊層+超載預壓的深層排水處理及砂墊層+超載預壓的淺層排水處理等措施。實踐證明這些措施可有效地排除軟土段地下水。值得注意的是為確保軟土段地下水迅速由砂墊層排入邊溝,需在砂墊層邊溝相接的斜面上做15cm厚的級配碎石(粒徑2~4cm)反濾層,在砂墊層底部位置預留截面為5cm×5cm、縱向間距為10m的泄水孔,且泄水孔出口應高于邊溝底30cm。
2.2.2 低矮路堤
滬寧高速公路丹陽段有很多路段為處于水稻田的低矮路堤(路基邊緣設計標高與原地面標高之差小于1.55m),為及時排除地下水,確保路基不處于過濕狀態,設計采取護坡道下挖和邊溝加深的措施,護坡道高程(m)=設計高程(m)-1.8m,實際使用效果良好,但應注意邊溝出水口不應低于常水位標高或被利用的排水溝渠的底面標高。
2.2.3 挖方路段
滬寧高速公路鎮江、南京段處于丘陵區,路基基本設計成路塹形式,對于水稻田地段的土質挖方段,尤其是邊溝長、溝底坡度緩的地段,采用滲溝隔斷地下水向路基滲流的路徑;對于石方挖方段,可結合取土,盡量使路兩側邊溝挖深、挖寬,以利截流地下水和降低路基中地下水位,邊溝可采用圖2所示形式。a型邊溝因下部的矩形斷面較小,易為泥砂填塞,影響排水,一般僅僅在地形限制的情況下使用;b型邊溝的寬度及深度可視地下水位及地形情況取用。無論采用何種形式邊溝,都應注意控制最小縱坡及最大溝深,以保證邊溝出水口不低于常水位標高或被利用的排水溝渠的底面標高。
2.2.4 填挖交接段
對于路塹和路堤交接處,如路塹地下水位較高,為防止路塹下含水層中的水沿路基縱向流入路堤,使路堤濕化、坍塌,設計增設了橫向滲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