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灌漿法在加固處理軟路基中的應用

發布時間:2010-01-14 共2頁

1 工程概況 
  廣州市內環路南田東段k1+229.782~427.647路段(長198m,寬36m~40m)工程地質條件較差,上部地層(主要受力層)主要由雜填土(厚度1.3m~3.2m,平均2.0m)、淤泥或淤泥質土(厚度0.4m~1.4m,平均0.64m)、粉、細砂(厚度0.6m~3.6m,平均1.8m)組成。由于雜填土結構疏松(fk=90kPa)、淤泥或淤泥質土呈軟~流塑狀(fk=50kPa)、粉、細砂飽和松散(標貫試驗錘擊數平均6擊,fk=100kPa),滿足不了上部荷載對路基的要求,因而導致路基在通車后將產生較大沉降。為保證該段路基的穩定,提高地基土強度和變形模量,以滿足上部荷載對地基土承載力的要求,提出了對該段路基采取灌漿加固處理方案。這主要是基于雜填土孔隙大,可灌性好,灌漿后其力學強度、抗變形能力和均一性會有所提高,整體結構得到加強;淤泥或淤泥質土和粉、細砂通過鉆孔灌入濃漿后,使土體壓密和置換;雜填土之上已施工完的30cm厚6%水泥石屑穩定層為良好的灌漿蓋板。
2 灌漿加固機理
  灌漿就是要讓水泥或其他漿液在周圍土體中通過滲透、充填、壓密擴展形成漿脈。由于地層中土體的不均勻性,通過鉆孔向土層中加壓灌入一定水灰比的漿液,一方面灌漿孔向外擴張形成圓柱狀漿體,鉆孔周圍土體被擠壓充填,緊靠漿體的土體遭受破壞和剪切,形成塑性變形區,離漿體較遠的土體則發生彈性變形,鉆孔周圍土體的整個密度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隨著灌漿的進行,土體裂縫的發展和漿液的滲透,漿液在地層中形成方向各異、厚薄不一的片狀、條狀、團塊狀漿體,縱模交錯的漿脈隨著其凝結硬化,造成結石體與土體之間緊密而粗糙的接觸,沿灌漿管形成不規則的、直徑粗細相間的樁柱體。這種樁柱體與壓密的地基土形成復合地基,相互共同作用起到控制沉降、提高承載力的作用。
3 灌漿設計
3.1 灌漿標準
3.1.1 強度控制標準
  灌漿后,雜填土承載力標準值(fk)要求達到130kPa,淤泥或淤質土fk值80kPa~100kPa,粉細砂fk值大于110kPa;復合地基承載力標準值不小于130kPa。
3.1.2 施工控制標準
  施工控制標準是獲得最佳灌漿效果的保證。本次灌漿對象之一的雜填土,由于均一性差、孔隙變化大、理論耗漿量不定,故不單純用理論耗漿量來控制,同時還按耗漿量降低率來控制,即孔段耗漿量隨灌漿次序的增加而減少。
3.2 灌漿段選擇
  本次灌漿分兩個灌漿段,即第一灌漿段為雜填土范圍;第二灌漿段為淤泥或淤泥質土和粉、細砂范圍。
3.3 漿材及配方設計
  漿材采用兩種配方的純水泥漿,在第一灌漿段水灰比為0.5,在第二灌漿段為0.75。若雜填土中局部孔隙較大,導致灌漿量過大時,采用水∶水泥∶細砂=0.75∶1∶1的水泥砂漿灌注。
3.4 漿液擴散半徑(r)的確定
  由于雜填土均一性差,其孔隙率、滲透系數變化大,因而僅用理論公式計算漿液擴散半徑顯然不甚合理,現據大量的經驗數據,暫定r值為1.5m。在現場進行灌漿試驗后進一步確定r值。
3.5 灌漿孔位布置
  灌漿孔采取梅花形分布,假定灌漿體的厚度b為1.66m,則灌漿孔距L=2×(r2-b2/4)1/2=2×1.52-1.662/4)1/2=2.5m,最優排距Rm=r+b/2=1.5+1.66/2=2.33m。
3.6 灌漿孔孔深
  根據工勘資料,暫定孔深3.5m~6.0m,平均約4.5m,以孔底到粘性土層為準。
3.7 灌漿壓力
  由于灌漿壓力與土的重度、強度、初始應力、孔深、位置及灌漿次序等因素有關,而這些因素又難以準確地確定,因而本次灌漿的壓力通過灌漿試驗來確定。現據有關公式計算,暫定灌漿壓力在第一、第二灌漿段灌漿時分別為0.1MPa~0.2MPa、0.3MPa~0.4MPa,在灌漿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再作適當的調整。
3.8 灌漿量
  灌漿量主要與灌漿對象的體積v、土的孔隙率n和經驗系數k值有關,據Q=k.v.n公式,理論估算雜填土、淤泥或淤泥質土和粉、細砂的單位吸漿量分別為0.35m3、0.28m3和0.18m3。
3.9 灌漿結束標準
  在規定的灌漿壓力下,孔段吸漿量小于0.6L/min,延續30min即可結束灌漿,或孔段單位吸漿量大于理論估算值時也可結束灌漿。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