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 邊坡、平臺、立交區植草
全線的綠化施工中,植草的工程量最大,它直接關系到公路沿線的景觀質量。四川處于溫暖濕潤的特殊氣候帶,至今為止草坪學家對這一氣候的草坪草種選擇爭論很大。成雅路眼選土壤、氣候、降雨差距很大,因此更增加了草種類型、草坪建植和養護管理的難度。
3 .2.1 從功能家度上劃分邊坡植草可分為:( 1 )景觀和水土保持并重的邊坡;( 2 )以試圖保持功能為主的下邊坡。上邊坡多為開挖形成,坡面表土為心土層土壤,十分貧瘠。草種應以耐瘠薄、抗干旱、根系發達、生長速度快、抗病蟲害且四季常綠為主。種植結果表明:上邊坡(特殊地段除外)草種配方一高羊茅 60% 、二指雀稗 20% 、狗牙根 10% 、草地早熟禾 10% 最佳。下邊坡為填方形成的路基邊坡,表層土壤多為外來客土,主要應考慮穩固邊坡、防止水土流失,因此草種選擇一高羊茅 40 ¥、二指雀稗 40% 、狗牙根 20% 為宜。公路兩側的平臺一般突然條件較好,又能保水,且在性車的視線范圍以內,因此平臺植草主要是滿足景觀的需要,要求草坪的質量較好。草種選擇以:高羊茅 80% ,草地早熟禾 20%2 為佳。
3 .2.2 互通式立交綠化在整個高速公路中的位置十分重要,互通立交橋是公路本身與其連接城市的交通樞紐,面積巨大的交通區通過恰當的綠化設計又可以成為高速公路的壯麗景觀。立交區坪床條件較好,但由于路面多高于它,因此在建植草坪以前應充分考慮排水暢通,一般可在區中央挖一條深 50 厘米,寬 30 厘米的地下盲溝,然后在盲溝兩側國際極力區面積大小和汲水情況挖支溝,呈魚骨狀排列。為保證立交區內草坪生長的正常,我們根據各區的立地條件,分別回填了 10 — 20 厘米深的種植土。立交區內草種選擇以草地早熟禾 80% ,多年生黑麥草 20% 或者高羊茅 80% ,草地早熟禾 20% 為佳。各立交區采用自然式設計為主,遵守立交區設計規范,有效的利用了由于修路遺留的棄土進行造型。不但增加了各立交區的景觀差異性,而且極大程度地減低了土方搬運的工程造價。
3 .3 特殊地帶、特殊時間的技術處理
2 .3.1 易塌方邊坡采用削坡減載和打抗滑樁的辦法。在這些地段的植草時間非常關鍵,要求在雨季來臨之前草坪必須成坪,因此最佳播種時間為 3 月—— 5 月或 9 月—— 10 月。
3 .3.2 巖石邊坡:成雅路巖石邊坡可分為兩類:( 1 )風化巖石邊坡:( 2 )不風化巖石邊坡。我們在風化巖石邊坡采取掛網植草的先進技術。先用國產四層尼龍網,中間人工回填 4.5 厘米厚 , 按一定比例添加粘合劑和養分的黃粘土。這一技術的關鍵在于尼龍網的穩定、回填土的厚度和養分添加,將直接影響草坪的前期生長和以后邊坡的穩固。巖石邊坡我們也作了一定面積的掛網試驗 ., 目前草坪生長基本正常。但真正要解決好這類坡面的綠化,應該用攀緣植物通過 ” 上懸下爬 ” 來達到綠化效果。攀緣植物以選擇本地 \ 野生、常綠種為宜 , 如薔薇科和豆科的一些植物。
3..3..3 無紡布和塑料薄膜的應用:邊坡播草后一般都應及時覆蓋無紡布以保水和防止種子流失,無紡布的揭開時間非常關鍵,宜早不宜遲 , 一般在苗高 6 — 8 厘米期間應揭開。由于成雅路綠化使用是非常緊張,因此要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達到綠化效果,我們采取了塑料薄膜替代無紡布進行覆蓋,并對種子進行播前變溫處理。結果發現處理后成坪時間縮短到僅為 15 年左右,完成滿足通車的綠化要求“全線一遍蔥綠,不見黃土”。
3 .3.4 液壓噴播植草技術的應用:該技術是 90 年代初期開始在我國進行應用。國外又稱為水力播種法,廣泛的應用于高爾夫球場、高速公路邊坡和水庫堤壩建植。它是將所選用的草坪草種與復合肥、紙漿木漿纖維、粘合劑和防土壤侵蝕劑在噴播機內充分攪拌混勻,然后利用機泵將混合物通過輸送管均勻地噴灑在欲建草坪的坪床上集機械、化學和生物學一體的一項綜合技術。公路噴播的成功性與坡度大小呈正相關, 35 度是植物生長自然覆蓋的臨界坡度。 35 度以下,噴播植物生長良好,并在一定時間后可發生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最終恢復自然植被。 35 — 45 度之間植物生長受表土下滑的影響,短時期內群落不穩定,但只要草種選擇適當,在人工養護下能達到綠化和覆蓋效果; 45 度以上的坡面受雨水侵蝕非常嚴重,此時應考慮工程防護和生物防護相結合的辦法,漿砌菱形網格,并在坡底作 1 —— 2 米高的護腳墻,然后進行液壓噴播植草。成雅高速公路全線邊坡植草均采用液壓噴播技術。
3 .4 生物隔離應用:根據沿線的土壤氣候條件,我們合理選用了具有鉤刺和藥用價值的枳殼種植在浸塑外隔離網的內側旨在形成一道天然的生物隔離屏障。較長時間以后不但祈禱有效隔離人和動物的入侵,而且具有聲音屏障的功能。據研究該類植物的果實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可為高速公路非路產業經營開發提供一些嘗試。實踐表明,高速公路采取生物隔離是可以做到一勞永逸,改變現在高速鋼外隔離網的腐蝕更換的養護辦法。能有效降低公路養護成本,是一條值得推廣的新技術路面。
4. 討論
4.1 實踐表明成雅高速公路沿線的景觀生態恢復與重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線內生態得到合理的改善和治理,生態系統趨于一個新的穩定。并且全線通過合理的取消上邊坡二級、二級以上的護面墻和下邊坡網格而采用植草生物防護和穩固邊坡,直接節約資金 591 萬元。
4 .2 增加生物多樣性,快速恢復邊坡植被覆蓋率。通過三年施工建設人工引種了 30 余種喬灌木草本植物。形成了以引進品種為主的群落優勢植物,全線達到很高的植被覆蓋率。
4 .3 高速鋼綠化應具備功能作用、梅花作用和生態環境保護作用。選用樹種應經濟、易種植、好管理;草種選擇本地栽培種優于進口種,本地野生種優于栽培種。綠化設計應充分體現“高速”的特點,重點考慮大板塊、主色調、流線型的瞬間效果,重點考慮立交區和服務區及管理處的景觀再造。
4 .4 高速公路綠化的規范施工和驗收
由于高速公路綠化是集園林學、草坪學、生態學和水土保持學為一體的邊緣應用學科,在我國尚處于興起階段。目前在我國尚無每常成功的經驗和定型的模式,沒有專門的設計單位和建設中的綠化監理工程師參與,并且相關施工規范和驗收標準也未形成。
4 .5 高速公路綠化的后期養護管理
從已建成使用的高速公路來看,普遍存在對綠化重建輕管理,且有一勞永逸的思想,并且綠化養護管理經費嚴重不足,無專業人員管理,最終使沿線許多很好的綠地和景點嚴重退化。事實上只要合理地利用沿線修路遺留的棄土場苗圃建設,走“以建促養”的道路是能實現“以綠養綠”的目的。
4 .6 高速公路應進一步重視噪聲治理
車輛形式產生高分貝的聲音,形成噪聲污染,影響當地居民,動物的正常生活和生存,應在學校、自然保護區等敏感點建設聲屏障,做好長期監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