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橋面混凝土與梁板頂面結合對橋面的影響
1.4.1 橋面混凝土與梁板頂面結合不良主要是澆筑橋面混凝土前,梁板頂散灰土等雜質清掃不夠,分兩幅施工時養生水溶混凝土白色粉塵二次污染。預制梁頂面粗糙度不夠,澆筑混凝土前沒有對接觸面撒水濕潤等因素造成。
1.4.2 對策要保證橋面混凝土與梁板頂面混凝土結合為一體;在預制梁體式其頂面進行刷毛處理,刷毛深度露出石子3~5mm,刷毛后及時清掃干凈;梁與梁之間如設計了鉸縫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時高度低于梁頂3~5cm做成槽口,澆筑橋面混凝土后每條槽口形成“小梁”,加強橋面混凝土與梁的結合;橋面鋼筋綁扎前保證預制梁板、橋面板表面粗糙,清洗干凈,對預制梁板頂遺漏的水泥砂漿和松弱層進行徹底的鑿除,必要時用氣泵或高壓水沖洗,并在澆筑前對梁板頂均勻的灑水濕潤,但不得有明水、積水。
當橋面太寬分兩幅施工時,先澆筑橫坡較低的一幅,避免養生水對另一幅的二次污染。另一幅澆筑混凝土前對粉塵雜物還必須進行一次清除,特別對接縫處更應細致的處理干凈。
1.5 橋面鋪裝混凝土對橋面的影響在大量高速公路橋面破壞修復實踐中發現,很多是由于橋面混凝土鋪裝層引起的,有的被壓裂,有大面積表皮脫層皮,混凝土強度低,鋼筋網偏下等現象。通過對破壞情況分析有主要以下原因:
1.5.1 橋面混凝土強度低而被破壞橋面混凝土坍落度大,振搗時表層浮漿較厚或橋面有積水就直接攤鋪混凝土使浮水上到表層降低了混凝土強度;冬季施工保溫措施差混凝土受凍;鋼筋網一般設計在混凝土鋪裝中層,施工時由于各種原因造成鋼筋緊挨底部,鋼筋在橋面混凝土中受力作用減小;橋面厚度偏小,混凝土振搗不實或養生不好降低了混凝土標號。
1.5.2 保證橋面混凝土與瀝青混凝土有較好結合面混凝土初凝時拉毛或壓毛是橋面混凝土傳統的制毛工藝,表層平整美觀大方,但表層存有不密實的浮漿與瀝青混凝土結合不十分理想。在長期超載的車輪碾壓下,橋面混凝土浮漿便“未老先衰”被破壞,從而引起瀝青混凝土的破壞。
1.5.3 對策
(1) 確保橋面混凝土有足夠的整體強度。混凝土拌合料要級配合理,具有良好地和易性,現場施工時嚴格控制坍落度,夏季施工可配置坍落度5~7cm.橋面如有積水用麻布沾水清除后再攤鋪混凝土,用人工拉平板振動器振搗與振動梁振搗,然后用滾杠、刮杠人工抹面壓實找平。及時進行遮蓋灑水養生,大風或高溫時對平整后的混凝土及時用塑料布覆蓋,防止水分蒸發過快造成混凝土裂紋并降低混凝土強度。
(2) 嚴格控制橋面混凝土冬季施工。橋面混凝土一般厚度10cm以下,且暴露在高空,極易受凍,特別是晝夜溫差較大的初冬更應引起高度重視。混凝土在初凝時一旦受凍,將成為豆腐渣而不能使用。
(3) 保證橋面鋼筋的正確位置,特別強調橋面鋼筋網與梁頂必須有一定的保護層。澆筑混凝土采用吊車提升或泵送為宜。禁止混凝土運輸車直接碾壓鋼筋,必要時搭設簡易車道。
(4) 橋面鋪裝分幅施工時,應對縱橫項工作縫進行防滲水處理。連續梁設計時考慮了負彎矩的橋面開裂,設置了二布六涂防滲水措施,而分幅施工的橋面工作縫的滲水也不可忽視。
(5) 刷毛工藝用普通的鋼絲刷人工操作,重點是掌握刷毛時間,過早不均勻,容易刷掉石子沾刷子不易操作,如果晚了刷不動。一般掌握在初凝后亦不沾刷子最好,必要時集中人力大突擊戰。刷毛按二遍最好,第一編縱向刷,第二遍橫向刷,深度已露出石子1~2mm即可,刷后及時用掃帚把沫清掃出橋面范圍。
1.6 橋面鋪裝早期破損與防水層的關系橋面鋪裝早期破損與防水層材料選擇不當及施工質量有關。過厚的防水層和粘結性差的防水層,在重載交通的反復作用下使瀝青混凝土鋪裝層產生推移、松散,導致橋面鋪裝破損。
防止橋面鋪裝早期破損的關鍵:一是解決瀝青混凝土鋪裝層透水問題,二是防止由于防水層施工在瀝青混凝土橋面鋪裝層和水泥混凝土橋面之間形成薄弱夾層或無粘結層。因此,在重載交通下建議不要采用卷材和粘結性差的防水材料。SBS改性瀝青防水層既解決了防水問題,并且它在施工時與瀝青混合料粘結成了一個整體,是一種經濟、實用、效果良好的防水材料。
2、結束語
橋面系作為公路橋梁至關重要一環,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座橋梁的質量及使用效果。本文所介紹的是筆者在從事公路工程項目管理工作中,結合自己經驗和知識,提出的對造成橋面破壞原因的一些看法。在實際工作中,怎樣實施,應該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創造性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