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公路滑坡整治工程中水的作用及防治對策

發布時間:2010-01-14 共2頁

  4 滑坡水的防治對策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滑坡的產生與水的關系密切,設置排水系統,消除水的危害,是整治滑坡的可靠措施。整治設計中,應明確以治水為本,支擋為輔,從“水”字上下功夫,采用疏、截、排等綜合措施以引開地表水,降低地下水,提高土體強度。排水措施分為地表排水與地下排水兩大類。
  4.1 地表排水
  地表排水的目的是攔截滑坡地段以外的地表水,不使水流入滑坡區內,并盡快排除滑坡范圍內的雨水,引導地表水在滑坡體外的穩定山坡處排走。
  滑體以外的地表水,以攔截和旁引為原則;滑體以內的地表水以防滲,盡快匯集和引出為原則。因此:
  滑體外,設置一條或多條環形截水溝,攔截旁引地表逕流,不使流入滑坡范圍之內。
  滑體內,充分利用自然溝谷,布置成樹枝狀排水系統;滑體內的濕地用泉水出露之處,修建滲溝及明溝等引水工程,以減少對滑坡的供水。
  4.1.1 環形截水溝
  一般應按山坡匯水面積、降雨量(尤其是暴雨量)進行設計,經常采用20~25年最大的流量作為設計的依據。截水溝應設置在滑坡體可能發展的邊界以外不小于5m處,當山坡坡面較大,地表逕流流速相應較大,應設計數條截水溝,間距以50~60m為宜,每條截水溝的斷面根據溝間匯水面積設計。
  4.1.2 滑體內樹枝狀排水系統
  首先應充分利用滑坡范圍內的自然溝谷作為排除地表水的渠道,為此要對自然溝谷進行必要的整修、加固及鋪砌工作,達到不溢流、不滲漏的目的,一般修成復式斷面,溝底溝坡的鋪砌厚度為20~30cm的漿砌片石。
  排水溝的布置每隔20~30m一條,應盡量避免橫砌滑坡體,主溝應該與滑坡移動方向大體一致,支溝與滑坡移動方向應斜交30~40度。
  當自然溝谷的溝床較深,滑體中的部分地下水被切割而流出,應因勢利導,盡快泄出地下水排出滑體外。在自然溝谷兩側附近地段有地下水露頭,并且溝谷兩側邊坡受雨水沖刷容易坍塌,應應該在溝谷兩側地下水露頭處設置滲水溝(又稱小盲溝),以防止溝谷兩側的坍塌并及時疏干壤中水。
  4.1.3 滑體內的泉水露頭、濕地處需設置滲水溝與明溝相配合的引水工程
  其目的是排除滑體內的上層潛水和疏干邊坡,這類引水工程包括集水和排水兩部分,埋入地下水為集水部分,常采用滲水溝(又稱集水盲溝)形式,露出地面部分是排水明溝。集水部分要設計濾層,排水部分是不透水的漿砌明溝。
  此外,滑坡周圍的自然邊坡坡面應整平夯實,減少坑洼及裂縫,防止積水下滲。認真做好坡面綠化工作(鋪草皮、植樹)減少地表雨水下滲,防止坡面沖刷及淤塞排水溝。
  地表排水往往綜合運用截水溝、溝谷內排水系統、引水明溝等各種方法,如在湘耒高速公路炮石嶺滑坡排水設計中就綜合運用了上述方法。
  4.2 地下排水
  地下水是斜坡不穩定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斜坡土層(巖體)中埋藏有地下水,流入邊坡變形區,產生了動水壓力和靜水壓力,為減弱這種壓力的作用,確保邊坡穩定,可采用地下排水的方法,由于滑體內地下含水帶厚薄、分布、補給條件和當地的地質條件的差異,故有截、排、疏和降低地下水位等辦法。一般在獲得較準確而足夠的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之后。并做了詳盡分析,才能提出切合實際的設計和施工,這樣才能達到計劃目的。
  當查明補給滑動體的地下水確是以滑坡的上方或一側補給為主時,才修建截斷地下水的工程,它要求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隨地下水的含水層數、埋藏深度和土質密實程度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構筑物,如盲溝、盲洞等。
  4.2.1 盲溝
  盲溝按其作用的不同可分為支撐盲溝、截水盲溝及邊坡滲溝。
  4.2.1.1 支撐盲溝
  一般深度為2米至十幾米,以支撐山體滑動為其主要作用,并疏干滑坡體,效果較好,一般順滑坡移動方向修筑,布置在地下水露頭處和由于地下水作用形成坍塌之處。為了更好地匯集和排泄地下水,首先應查明地下水流向及分布,以確定盲溝的位置。支撐盲溝的平面布置形式有Y形、YYY形和III形,盲溝的間距根據土質情況而定,一般采用6~15m.支撐盲溝的上部分岔開成支溝,支溝方向與滑坡移動方向成30~45度的交角為宜,同時支溝的部分可伸展到滑坡范圍以外,以達到攔截地下水的作用。如在婁湘二級公路K34+840~+880段滑坡整治就單獨采用了該方法,經歷了二個雨季,效果良好。
  4.2.1.2 截水盲溝
  當滑坡外界有比較豐富的地下水補給時,常采用截水盲溝,以便將地下水尚未流入滑體之前就攔截引走。一般布置在滑坡可能發展的范圍以外約5m的穩定地段,要求與地下水流向垂直。該方法在我省滑坡整治排水中應用最廣,為一種較為有效的地下排水措施
  4.2.1.3 邊坡滲溝
  滲溝的作用是排除滑坡前緣的邊坡壤中水,疏干邊坡,同時對邊坡的局部地段有支撐作用。其形狀從平面來分有垂直的、分支的、拱形等幾種。如在津市金魚嶺、皇姑山邊坡整治中就成功地應用邊坡滲溝排除坡面水,經過2個雨季的考驗,效果良好。
  除以上方法外,還有盲洞(泄水隧洞)、鉆孔排水、砂井-平孔排水等方法,因諸多原因在我省應用較少,還有待研究,積累經驗。
  5 結語
  對于滑坡尤其是大型滑坡,試圖通過樁、錨索、支擋結構等純力學的方法去阻止其變形、運動和破壞往往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通過對水等的防治措施,改變滑坡內在的物理力學性質,順其自然,以柔克剛,實踐證明,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