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廣深高速公路大交通量的情況下,為達到“邊通車、邊施工”的維修要求,2005年廣深高速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維修工程采用了夜間維修的施工方案。經工程實踐證明,該施工方案保證了高速公路行車暢通,也滿足了設計和質量要求,同時為大交通量的高速公路維修積累了經驗。
1引言
廣深高速公路全長122.8 km,為連接廣州市與深圳市的一條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也是香港、珠江三角洲、澳門地區的交通樞紐,對三地交通連接及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廣深高速公路自2002年~2003年對主線K0+000~K100+000路段罩面以來,大大改善了路面的使用性能,提高了路面的通行能力。但由于地處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平均車流量日益增多,至2005年7月已達25.7萬輛/晝夜(設計最大通行能力為12萬輛/晝夜),且重載車不斷增多,路面長期處于超負荷運營,造成部分路面出現坑槽、車轍、擁包等病害,導致路面功能衰退。
為了給駕乘者提供安全、快速、舒適的服務,維修工程除了要徹底處理路面病害以外,還必須在不影響正常行車的前提下施工,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為滿足以上要求,本項工程采用邊施工邊通車的施工方案,施工工期為30 d,施工時間安排在晚上10:00~次日早上8:00.維修總面積為14 980.21 m2.南行主線施工面積11 795.35 m2,北行主線施工面積3 184.86 m2.其中主線路基段旋工面積為13 892.08 m2,主線橋面施工面積1 088.13 m……
2維修方案
2.1維修路面結構層方案經檢測發現,路面的病害主要在上面層,未發現深層的問題,因此維修方案集中于上面層處理。
廣深高速公路罩面以后主線路面結構層如下:
(1)主線路基段。
原瀝青混凝土結構層厚36 cm,分別為4 cmSMA一13+4 cm AK一16A+8 cm AC一201+10 cm密級配瀝青碎石+10 cm開級配瀝青碎石。
維修瀝青混凝土結構層厚(最大處理深度18 cm:上面層4 cm SMA一13+中面層6 cm AC一2(T+下面層8 cm SMA一13.(2)主線橋梁段。
原瀝青混凝土結構層厚8 cm,為4 cm SMA一13+4 cm SMA一13.主線橋梁段處理厚度8 cm,維修瀝青混凝土結構層厚8 cm:上面層4 cm SMA一13+下面層4 CIT_SMA一13.根據路面的實際病害程度,以及往年中修的經驗。本次病害處理方案如下。
(1)對路基段坑槽、擁包和泛油或油污染等病害,銑刨清除掉原結構的上面層(單層銑刨設計厚度為4 cm),銑刨以底層無風化變質和松散破損層且E堅實為準。當一次銑刨后,如發現仍存在松散、破損、夾層、裂縫、軟弱等情況,進行全部或加深二次銑包、處理。如病害破損未貫穿到下一面層,則由現場施工監理工程師確定后,按相應的要求進行面層施工。
(2)橋面段坑槽、擁包和泛油或油污染等病害,在橋面清底后發現鋼筋混凝土鋪裝層破損的鑿除松散部分,重新澆筑鋼筋混凝土。當有該種情況發生時,由現場監理工程師對照原設計并結合實際確定布設鋼筋,再按相應的要求進行面層施工。
2.2面層瀝青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2.2.1 SMA一13目標配合比設計根據集料的篩分結果,對各種集料進行組成設計,考慮到廣深高速公路位于I一4區,年降雨量大,為使SMA一13更密實,起到隔水作用,4.75 mm篩孔的合成通過率控制在級配范圍中值27%+3%的附近,設計結果為:10~15 mm碎石占37%、5~10 mm碎石占38%、石屑15%、石灰巖礦粉10%。另外再摻O.3%木質素纖維。
2.2.2 SMA一13生產配合比設計為使SMA一13更密實,起到隔水作用,4.75 mE篩孔的合成通過率控制在目標配合比設計級配范圍30%附近,各熱料倉組成設計的結果為:4號倉占17%、3號倉占48%、2號倉占15%、1號倉占10%、礦粉占10%。另外再摻0.3%木質素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