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子
湖口大橋東塔基礎原設計采用鉆孔灌注注樁,但由于該橋地質水文情況及設計構造的復雜性,導致采用鉆機成孔存在很多實際困難。為確保工期、工程質量及減少投入,由施工方提出在項目方支持,專家咨詢論證的前提下,將煤炭系統多年來行之有效的凍結固壁法首次引進橋梁深水基礎施工,并取得圓滿成功,現對其進行簡單介紹。
2.湖口大橋工程概況
湖口大橋位于江西省湖口縣,地處鄱陽湖與長江的交匯之處約三公里,是九江至景德鎮一級汽車專用湖口大橋位于江西省湖口縣,地處鄱陽湖與長江的交匯之處約三公里,是九江至景德鎮一級汽車專用公路上的特大橋。橋長3799米。其主橋為雙索面三跨預應力大小塔斜拉橋,半漂浮體系,跨徑布置為188m+318m+130m,連續長度為636m,橋寬27.5m
該橋大小塔基礎均采用4根大直徑鋼筋混凝土灌注樁,其中小塔(根據所處方位稱為東塔,基礎灌注樁直徑Φ4m)橋址處地質情況十分復雜,基礎覆蓋層均為軟弱松散沖擊層,厚度達19m之多,土性以淤泥和淤泥質亞粘土為主,基巖主要由石英砂巖組成,巖性堅硬脆,裂隙較發育。
3.東塔樁基施工方案選擇
由于本橋主塔樁基設計構造和地址水文情況十分復雜,因此選擇一種正確合理的成孔方案顯得格外重要,這將直接影響到工程質量和工程進度。經過對樁基設計構造特點、橋址地質水文情況及施工設備能力進行綜合分析后,擬定鉆孔灌注樁和凍結法挖孔灌注樁兩種施工方法進行比選。依據加快工程進度、保證工程質量、最大限度減少投入的原則,最終確定采用凍結法人工挖孔灌注樁方案進行湖口大橋東塔樁基的施工。
3.1采用傳統方法鉆孔成樁施工特點
3.1.1東塔樁徑達4m,穿過的軟弱松散沖擊層厚度大,采用傳統鉆機成孔,鋼護筒直徑將達4.5m以上,要下沉到基巖層將十分困難,機具設備難以滿足施工要求;
3.1.2由于樁徑大且存在變截面,采用傳統鉆機成孔澆筑水下混凝土風險大;
3.1.3傳統鉆機成孔,設備龐大,移位困難,4根樁難以平行作業,工期難以確保。
3.2凍結法人工挖孔施工特點
凍結法施工技術,即是利用人工制冷的方法把土壤中的水凍結成冰形成凍土帷幕,用人工凍土帷幕結構體來抵抗水土壓力,以保證人工開挖工作順利進行。作為一種成熟的施工方法,凍結法施工技術在國際上被廣泛應用于城市建設和煤礦建設中,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我國采用凍結法施工技術至今也已有40多年的歷史,主要用于煤礦井筒開挖施工,其中凍結最大深度達435m,凍結表土層最大厚度達375m。經過多年來國內外施工的實踐經驗證明凍結法施工有以下特點:
3.2.1可有效隔絕地下水,其抗滲透性能是其它任何方法不能相比的,對于含水量大于10%的任何含水、松散,不穩定地層均可采用凍結法施工技術;
3.2.2凍土帷幕的形狀和強度可視施工現場條件,地質條件靈活布置和調整,凍土強度可達5-10Mpa,能有效提高工效;
3.2.3 凍結法施工對周圍環境無污染,無異物進入土壤,噪音小,凍結結束后,凍土墻融化,不影響建筑物周圍地下結構 ;
3.2.4 凍結施工用于樁基施工或其它工藝平行作業,能有效縮短施工工期。
通過對上述兩種施工方法的比較可知,采用凍結法施工,凍土帷幕能滿足受力要求,不需下沉龐大的鋼護筒,也無需大噸位鉆機,解決了起重設備能力不足的困難,降低了施工難度;而且能有效地隔絕了地下水,實現樁基干處施工,減小大直徑樁澆注水下混凝土的風險;同時,能有效提高工效,比常規方法施工方法節約工程成本。因此,湖口大橋東塔樁基選擇凍結法施工更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