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澆帶是指在現(xiàn)澆整體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只在施工期間留存的臨時性的帶形縫,起到消化沉降收縮變形的作用,根據(jù)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時間后。再用混凝土澆筑密實成為連續(xù)整體的結構。本文將現(xiàn)澆混凝土結構中后澆帶的施工方法作簡單介紹。
一、施工工藝
1.由于施工原因需設置后澆帶時,應視工程具體結構形狀而定,留設位置應經(jīng)設計院認可。
2.后澆帶的保留時間。應按設計要求確定,當設計無要求時,應不少于40天;在不影響施工進度的情況下,應保留60天。
3.后澆帶的保護。基礎承臺的后澆帶留設后,應采取保護措施,防止垃圾雜物掉入。保護措施可采用木蓋覆盞在承臺的上皮鋼筋上,蓋板兩邊應比后澆帶各寬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墻豎向后澆帶可采用砌磚保護。樓層面板后澆帶兩側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4.后澆帶的封閉。澆筑結構混凝土時,后澆帶的模板上應設一層鋼絲網(wǎng),后澆帶施工時,鋼絲網(wǎng)不必拆除。后澆帶無論采用何種形式設置,都必須在封閉前仔細地將整個混凝土表面的浮漿鑿除,并鑿成毛面,徹底清除后澆帶中的垃圾及雜物,并隔夜?jié)菜疂駶櫍佋O水泥漿,以確保后澆帶砼與先澆搗的砼連接良好。后澆帶的封閉材料應采用比先澆搗的結構砼設計強度等級提高一級的微膨脹混凝土(可在普通混凝土中摻入微膨脹劑LTEA,摻量為12%-15%)澆筑振搗密實,并保持不少于14天的保溫、保濕養(yǎng)護。
二、施工要點
1.后澆帶砼中使用的微膨脹劑和外加劑品種,應根據(jù)工程性質和現(xiàn)場施工條件選擇,并事先通過試驗確定摻入量。
2.所有微膨脹劑和外加劑必須具有出廠合格證及產品技術資料,并符合相應技術標準和設計要求。
3.微膨脹劑的摻量直接影響混凝土的質量,因此,其秤量應由專人負責,允許誤差一般為摻入量的+2%。
4.混凝土應攪拌均勻,否則會產生局部過或過小的膨脹,影響混凝土質量。所以應對摻微膨脹劑的混凝土攪拌時間適當延長。
5.后澆帶砼應密實,與先澆搗的砼連接應牢固,受力后不應出現(xiàn)裂縫。
6.在預應力結構中,后澆帶內的非預應力筋必須為預應力筋的錨固、張拉等留出必要空間。
7.預應力結構中的后澆帶內有非預應力筋、預應力筋、錨具、各種管線等,此處的后澆帶砼澆搗時,應高度注意其密實度。
8.地下室底板中后澆帶內的施工縫應設置在底板厚度的中間,形狀為“U”字型。
9.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采取帶模保溫保濕條件下的養(yǎng)護,應按規(guī)范規(guī)定,澆水養(yǎng)護時間一般砼不得少于7天,摻外加劑或有抗?jié)B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天。
10.澆筑后澆帶的混凝土如有抗?jié)B要求,還應按規(guī)范規(guī)定制作抗?jié)B試塊。
三、后澆帶的設置要求及模板支設
(一)后澆帶的設置要求
1.后澆帶寬度為700-1000mm,間距一般為20-30m,貫通整個結構的橫截面,將結構劃分為幾個獨立區(qū)段,但不一定直線通過一個開間,以避免鋼筋100%有搭接接頭。后澆帶的設置,應考慮有效降低溫差和收縮應力的條件下,通過計算來決定其留置部位和距離。后澆帶板墻的鋼筋搭接長度為45d,梁的主筋可不斷開,使其保持一定聯(lián)系。
2.若上述部分設計有明確要求的,嚴格按圖紙施工。
3.后澆帶共有四種形式:平直縫、階梯縫、凸形縫和凹形縫。若設計無明確要求,采用何種形式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其中地下室外墻一般采用平直縫,并安裝鋼板止水帶。
4.在施工基礎墊層時,宜將后澆帶處基礎墊層降低50-100mm.以便處理施工縫、清除垃圾和排除積水。雨期施工時,后澆帶應每隔50m設一集水坑,以便及時排除雨水和養(yǎng)護用水。
5.后澆帶四周應砌磚圍護,頂部應遮蓋,以防施工過程中垃圾等到雜物污染鋼筋及施工縫結合面。
(二)模板支設
1.根據(jù)分塊圖劃分出混凝土澆筑施工層數(shù),支設模板,并嚴格按施工方案進行。
2.后澆帶施工縫一般采用快易收口網(wǎng)、鋼絲網(wǎng)和堵頭板作側模、堵頭板應按鋼筋間距上下刻槽。
快易收口網(wǎng)(永久性混凝土模板)是一種由薄形熱浸鍍鋅鋼板沖壓成為單向u形密肋骨架和單向立體網(wǎng)格的模板,特別適應分段澆筑的混凝土(如地下室后澆帶、施工縫、混凝土強度不同之處)。
快易收口網(wǎng)是作為消耗性模板來固定的,當混凝土在模板后面澆筑時,網(wǎng)眼上的斜角片嵌在混凝土中,并與混凝土連在一起,表面呈波紋狀,形成一個與鄰近澆筑塊相連的機械式楔。主要是用來形成混凝土后澆帶的施工縫,粘結及剪切強度可與經(jīng)過良好處理的粗糙縫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