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企業如何開展清潔生產審核?
清潔生產審核是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的有效途徑,《清潔生產促進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企業應當對生產和服務過程中的資源消耗以及廢物的產生情況進行監測,并根據需要對生產和服務實施清潔生產審核。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或者超過經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企業,應當實施清潔生產審核。使用有毒、有害原料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應當定期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并將審核結果報告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經濟貿易行政主管部門”。按照這一規定,清潔生產審核可分為兩種類型:自愿性審核和強制性審核,即企業根據需要進行的自我審核與企業在一定條件下應實施的必要審核。目前,具體的清潔生產審核實施辦法與相應要求,特別是依法要求進行的強制性審核程序辦法正在制定中。但是,企業應積極主動地開展自我清潔生產審核,以便系統地實施清潔生產。
為了支持企業清潔生產審核的開展,國內外都編制了形式多樣的指導企業進行清潔生產審核的指南或手冊。應參照這些指南或手冊,結合企業的特點,通過不斷的實踐,改進其清潔生產審核,進而深化其清潔生產工作。一般情況下,實施以自愿為基礎的企業清潔生產審核,主要應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
(1)強有力的組織與籌劃
清潔生產審核是一項涉及企業各個部門與生產全過程的系統性活動,有效的組織與籌劃可為清潔生產審核奠定堅實的基礎。首先,企業高級管理層,特別是最高決策者的支持,對于保證企業各級管理部門的協調配合與全體員工的投入參與、獲取清潔生產審核過程中人財物等方面的充分支持、順利組織清潔生產計劃方案的實施等具有重要意義;其次,組建掌握審核技能、有經驗、懂技術的審核隊伍是確保清潔生產審核有效實施的組織保證。特別對于生產過程復雜,工藝技術要求高的企業,多種專業人才的配備十分重要。必要時,還可聘請企業外部專家或咨詢機構實施審核;此外,制定合理的清潔生產審核實施計劃,包括職責分工、活動安排、時間進度、以及人財物的分配等,以便使清潔生產審核按照預定目標與程序步驟有效地進行。
宣傳與培訓是清潔生產審核組織與籌劃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工作。一方面應注意廣泛進行宣傳教育,以轉變企業各種人員的傳統觀念,提高清潔生產的思想意識;另一方面還應包括以提高審核方法與技能為目的的專業培訓活動。
(2)系統科學的清潔生產審核過程
通常,實施一個完整的清潔生產審核,可參照現有清潔生產審核指南或手冊提出的程序與內容進行。其核心工作包括:生產過程的評價、清潔生產機會的識別和清潔生產方案的制定與實施。生產過程評價是一個對企業生產各構成環節的運行管理現狀,特別是物質流(包括廢物流)的調查了解、全面認識的活動。它可從生產過程系統及其投入產出上分析和確定企業“不清潔”的生產部位。生產工藝流程圖、物料平衡分析等是生產過程評價最常用的技術方法。清潔生產機會識別是指在生產過程評價、特別是重點審核部位評價的基礎上,對企業生產過程存在的問題、差距,從其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因果關系分析,以發現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廢物產生&&途徑的過程。這也是清潔生產審核過程中最富于發揮人們、特別是企業一線員工清潔生產主動性與創造性的環節。量清潔生產機會的識別和挖掘會有力地支持清潔生產方案的產生與制定。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的第三個內容是清潔生產方案的形成、篩選與確定。清潔生產方案內容廣泛多樣,對那些簡單易行,投入較低的清潔生產方案,例如杜絕跑冒滴漏等問題,應邊審核邊實施,及時行動。但對涉及生產全過程的技術、工藝或設備更新改造等方案,應在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以及環境可行性等多種因素綜合論證的基礎上形成建議。
雖然已有的清潔生產審核程序指南或手冊中,通常都包含有清潔生產方案的實施以及持續清潔生產的步驟。但從狹義上來看,當完成清潔生產方案的篩選、可行性分析及其建議后,即可認為一個清潔生產審核過程已經結束。對于屬于由企業外部機構實施的清潔生產審核,采用這一概念是可行的。當然就企業而言,狹義清潔生產審核后自然是方案的實施,只有實施才能檢驗與衡量審核的效果,成為本次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的歸宿。因此,對清潔生產審核得到的建議方案通過決策過程,進一步制定實施計劃,并付諸實施可視為廣義上清潔生產審核的一部分。它實質上是將審核作為清潔生產的一個有機組成,反映了清潔生產的P(計劃)、D(實施)、C(檢查)、A(改進)動態與持續改進的本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