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社會環境(社會經濟、人口等)狀況調查的基本內容與技術要求
1 社會經濟
主要根據現有資料,結合必要的現場調查,簡要敘述下列部分或全部內容:
(1) 人口
包括居民區的分布情況及分布特點,人口數量和人口密度等。
(2) 工業與能源
包括建設項周圍地區現有廠礦企業的分布狀況,工業結構,工業:產值及能源的供給與消耗方式等。
(3) 農業與土地利用
包括可耕地面積,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構成及產量,農業總產值以及土地利用現狀;若建設項目需進行土壤與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則應附土地利用圖。
(4) 交通運輸
包括建設項目所在地區公路、鐵路或水路方面的交通運輸概況,以及與建設項目之間的關系。
(5) 文物與“珍貴”景觀
文物指遺存在社會上或埋藏在地下的歷史文化遺物,一般包括具有紀念意義和歷史價值的建筑物、遺址、紀念物或具有歷史、藝人,科學價值的占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
“珍貴”景觀”一般指具有珍貴價值必須保護的特定的地理區域或現象,如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療養區、溫泉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設施等。
如不進行這方面的影響評價,則只需根據現有資料,概要說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內容:建設項目周圍具有那些重要文物與"珍貴"景觀;文或"珍貴"景觀對于建設項目的相對位置和距離,其基本情況以及國家或當地政府的保護政策和規定。
如建設項目需進行文物或“珍貴”景觀的影響評價,則除應較詳細地敘述上述內容外,還應根據現有資料結合必要的現場調查,進一步敘述文物或“珍貴”景觀對人類活動敏感部分的主要內容。這些內容有:它們易于受那些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學的影響,目前有無已損害的跡象及其原因,主要的污染或其它影響的來源,景觀外貌特點,自然保護區或風景游覽區中珍貴的動、植物種類,以及文物或“珍貴”景觀的價值(包括經濟的、政治的、美學的、歷史的、藝術的和科學的價值等)。
(6)人群健康狀況
當建設項目規模較大,且擬排污染物毒性較大時,應進行一定的人群健康調查。調查時,應根據環境中現有污染物及建設項目將排放的污染物的特性選定指標。
(7)其它
根據當地環境情況及建設項目特點,決定電磁波、振動、地面下沉等項目是否調查。
(二)大氣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熟悉大氣污染源的分類
1、按污染源的幾何形狀分:點源、線源、面源、體源
2、按污染物排放時間分:連續源、瞬時源、間歇源
3、按排放形式分:有組織排放源、無組織排放源
4、按幾何高度分:地面源、高架源
在線作業:
1、根據有毒有害物質放散起因,事故風險的類型包括:()
A火災 B爆炸 C泄漏 D臺風
答案:ABC
2、清潔生產指標的選取原則包括()
A、從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考慮
B、 體現污染預防為主的原則
C、 容易量化
D、 滿足政策法規要求和符合行業發展趨勢
答案:ABCD
3、在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識別中,在技術上一般應考慮的幾個方面包括:()
A、項目的特性(如項目類型、規模)
B、項目涉及的當地環境特性及環境保護要求(如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環境保護功能區域、環境保護規劃)
C、識別主要的環境敏感區和環境敏感目標
D、從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方面識別環境影響
E、突出對重要的或社會關注的環境要素的識別
答案:ABCDE
4、環境影響評價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可分為六大類,包括():
A、生產工藝與裝備要求;
B、資源能源利用指標;
C、產品指標、
D、污染物產生指標、
E、廢物回收利用指標;
F、環境管理指標。
答案:ABCDEF
5、簡單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的技術要點。
答: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的技術要點主要包括:
1、工程組成完全:要把所有的工程活動都納入分析中,如主體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環保工程、輔助工程、大臨工程、儲運工程等,一般應有完善的項目組成表。
2、 重點工程明確:主要造成環境影響的工程,應作為重點的工程分析對象。
3、 全過程分析:分選址選線期、設計方案、建設期、運營期、運營后期等
4、 污染源分析:明確主要污染源、污染類型、源強、排放方式工、納污環境等。
5、 其他分析:不同施工、運營方式的影響、風險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