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環評工程師污水處理技術基本知識答疑(44)

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331.鐵碳催化氧化一般適用什么類型的水質?是不是可生化性較差的水比較適合?我看到論壇說此法可直接把COD從2500降到100,那還用上生化嗎?
  答:鐵碳法適合濃度高且可生化性差的廢水的前處理,主要目的是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為后面的生化處理創造有利用條件。有的廢水經鐵碳法處理后COD基本不降,但B/C比升高了,也達到了處理目的,當然既能去除一些COD,又能提高可生化性更好。

  332.我們是城市污水廠,處于調試階段,采用的是AAO工藝。進水:COD為120;BOD5為30mg/L;氨氮為20 mg/L;總磷為2 mg/L.出水:為COD40 mg/L;BOD5為5 mg/L;氨氮18 mg/L;總磷1.2 mg/L.設計進水20萬噸/天,實際為2萬噸/天。有南北兩個生化池,目前南邊已有少量的絮凝物出現,以前一直都是南北各開了一臺內回流,昨天增開了一臺,(開匯流泵時風機已經停了)導致今天污水全部變為茶紅色,南邊情況好點。請問:1、調試初期開內回流是否能把氨氮去除率提高?2、水變成茶紅色是什么原因?如何修補?
  答:這樣的情況下污泥培養應該采用級數擴大培養法,即在部分池培養污泥并運行,然后再根據水量和濃度的情況移植培養。因為進水濃度低且水量又小,即使所有曝氣池污泥能培養好,也很難養住污泥。內回流與提高氨氮去除率無關,與硝酸氮去除率有關,目前不用回流,硝化效果還不好情況下又何言反硝化呢。污水變色的問題僅聽描述我也說不清,現在應該注意的是防止污泥老化。

  333. 我們有個廠最近在做污泥減量試驗。最近進水水質與試驗前水質差別很大,特別是COD和SS,目前很難對減量效果進行評價,請問一下有沒有一個很好的經驗公式來確定污泥產量(根據COD和SS)?
  答:我沒有具體計算過,據我所知也沒有很好的經驗公式來確定具體的量,雖然理論上可通過污泥產率的變化來大致估算,但會有較大誤差。因為有些污泥是隨廢水進入系統的。不知你們是用什么方法進行污泥減量試驗,如果是將剩余污泥專門進行好氧或厭氧減量,就可根據減量前后污泥中揮發固體減少的量來推算,如:MLVSS/MLSS比值的變化。

  334.在厭氧+好氧工藝處理過程中,如厭氧處理后還含有大量的硫,如何才能把它去除掉呢? 大量的硫化氫產生是因為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根,硫酸鹽還原菌將其轉化為硫化氫,如果硫酸根過高就會出現產生大量硫化氫。不知是否是這樣?
  答:厭氧反應過程中硫化物被轉化為硫化氫,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你說的情況是另一碼事,即廢水中本來就含硫酸鹽,就要通過生物還原法去除,但必須滿足COD/硫酸根比值要求,此條件下可將廢水中的硫酸鹽還原為硫化氫,并且不影響COD的去除。

  335.最近參加某環保公司的面試,總工問:“冬天水溫10度以下,出水COD、BOD、SS等都達標,只有NH3不達標,且出水的NH3比進水的高,怎么解決?”。我的回答是:“要考慮到有機氮的氨化因素和DO、堿度、營養比、pH的控制等”。總工說:“假定DO、堿度、營養比、pH都滿足,而且要求不排泥,冬天怎么保證NH3達標?”。對此你如何考慮呢?
  答:只能減少進水量和加溫。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反應時間是不夠的,氨化過程也未完成,減少進水量是為了減少負荷、增加反應時間。同時還需加溫,水溫10度以下硝化作用基本沒有(5度時完全沒有硝化作用)。

  336.我們處理的是煉油廢水、采取的是CAF后面加三級BAF且兩套并聯,設計是600t/d,實際處理量在300t/d,進水COD在1200mg/L左右,CAF出水在1000mg/L左右,系統運行兩年都沒有問題,BAF出水COD都能達到40mg/L左右,可是最近幾個月處理能力突然下降,BAF出水COD在100mg/L左右,我們采取BAF串聯,效果稍好點,但是BAF出水還是在80~100mg/L之間,請問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BAF系統出現了問題?
  答:采用三級BAF串聯運行第一次聽說,應該先確認前面的CAF出水是否有浮渣,含油浮渣進入BAF會嚴重影響處理效果。CAF主要是去除乳化油,也有一定去除COD的效果,也要確認藥劑投加是否有問題。
  濾池要按要求反沖洗,否則會發生池內水短流和濾料層板結等問題,還要注意布氣是否均勻。BAF運行時間長了也可能造成濾料不斷破損和流失,如果這樣的話就要補充過濾料。

  337.我在做一個EGSB的試驗,請問上升流速應控制在多少,才能達到產生顆粒污泥的要求?
  答:顆粒污泥的培養需有很多條件,如:要有適合的溫度、堿度等,并要控制好負荷,必要時還需投加少量鈣、鎂等,培養起始污泥負荷必需低,一般認為污泥負荷在0.3kgCOD/(kgVSS?d)以上時較適合顆粒污泥的形成,顆粒污泥初步形成后就要進一步提高污泥負荷。這些都是基本控制條件,而上升流速只是外部條件,具體我也說不準。有資料認為上升流速在2.5~3.0 m/h時較有利于顆粒污泥形成,只能作參考。因為不同的培養時段有所不同。

  338.請教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關于斜管沉淀池的,有人說此類沉淀池易堵,不建議采用,但考慮它的表面負荷較高,可以節省占地,又有不舍;二是關于污泥負荷的,書上寫對于脫氮工藝,污泥負荷小于0.18即可。但我公司的老工程師設計時為保證達標,存在硝化反應的工藝污泥負荷都取值小于0.1,甚至更低。您對此如何看的呢?如果非得確定污水種類的才好說明的話,那么就說生活污水吧。
  答:生化二沉池采用斜管沉淀池歷來就有爭議,優點和缺點都知道,我不認同采用斜管或斜板,提高二沉池沉淀效率關鍵是進水水能的消散或減弱,和消除池內短流等措施。
  關于脫氮工藝的污泥負荷是因水而異的,個人認為城市污水通常應小于0.1,工業廢水應小于0.07.

  339.關于污泥處置問題,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菌絲體和培養基,再加上我們加了大量的PAC用量,造成污泥粘度很大。我試過板框和帶式壓濾機,前者堵塞濾布,后者根本壓濾不出來。
  請問有沒有一種設備或方法能使這種粘度很大的污泥成功的和水分離出來,或者加什么物質能使污泥的粘度變小?
  答:對粘度高的污泥用離心脫水機較好,但生化污泥一般不大可能出現你所說的情況,我想可能是污泥凝聚和剝離性太差,應該先在脫水前的污泥調質方面找原因,如:調質藥劑的篩選和投加量的試驗。還有污泥加藥調質的過程控制也很重要,否則設備再好也沒用的。

  340.我們廠處理的是印染污水和煉染污水,水中COD在1000mg/L左右,還含有SS和氨氮。最近二沉池表面總是有一層黃色的塊狀污泥,嚴重影響出水水質,增加了污泥回流,已經一周了,可情況還是不見好轉,這種情況該怎么辦?
  答:不了解具體情況很難確定,通常來說有二種可能:一是污泥負荷過低造成的;二是沉淀池發生嚴重的反硝化,反硝化污泥上溝后大多會分散,有的也會成塊狀。從情況來看前者的可能性較大,應該先確認原因,假如是污泥負荷過低引起,就要增加排泥量。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