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中線偏差規范要求沒200米測4點,限度50毫米,彎道加測HY和 YH兩點。此項 大多數不檢查,為抽查項目。質檢時與中樁放樣剛好相反,是他的反操作。
放樣:全站儀架好,并且能通視整個放樣作業面和兩個控制點,輸入儀器高,在自由測站里用后方交會測的設站點坐標,設站,用坐標放樣法放樣,輸入計算的中樁坐標。轉動角度,調整距離,放樣點完成。
檢測:同樣用后方交會設站,把棱鏡立在中樁上,測的坐標,所測坐標與計算坐標相對比。另外,直線作業段還可以用直線穿線,一個作業面上的中樁,從第一個向后看,切記看的是中樁根部,若是一直線,則合格,否則,重新放樣。
③寬度(mm)
規范要求沒200米測4處,不小于設計值,路基由于是分層填筑,每層寬度不一樣,越接近頂面寬度越窄。用米尺檢測,檢測時應剛好穿過放樣的中樁,與中線位置想垂直,在檢測寬度時應注意路線線形,防止有的地方過寬或過窄,若有問題即使與施工員和測量員聯系。
④邊坡要求邊坡不陡于設計值1:1.75,| ⑤ 彎沉值 縱斷高程 橫斷高程 厚度彎沉值, 要求不大于設計計算值,一般單位不具有此種儀器車輛,需要外借,所以大多數單位在快到頂面的最后五或六層找彎沉。
縱斷高程和橫斷高程由施工員聯系測量人員獲得數據,但在做超高時,施工員一定不要做出反向超高,給工程進度造成不便。
厚度,要求每200米挖4處,最厚不能超過30厘米。
在填方施工過程中,有時路基壓實不好,上料時滾填上料,質檢員應及時與施工員聯系,控制厚度,因為滾填時厚度不易控制,容易超厚。再且,在質檢時看到大泥塊在路基里,應旁站指導施工員挖出泥塊,再填上好料,壓實,再進行下道工序。若上料時出現翻漿現象,應調動壓路機再次壓實,但最好拉料車不要在路基上隨意跑,應堅持料車跑便道。
二、挖方路基的質檢
一條線路應填挖結合,挖方經實驗室試驗后,可用,用于填方,不可用,則為棄方。挖方得利用是施工單位節省資金的一個重要來源。挖方路基不同于填方路基的要求和外觀評定。挖方路基在距路基頂面80厘米處進行分層換填,換填當地最好的料種。
挖方路基的基本要求:
①路基的路床標高、寬度、線形及邊坡坡度應符合圖紙要求;邊溝、截水溝和排水溝溝底無阻水、積水現象,具備鋪砌要求;臨時排水設施與現有排水溝渠相通,挖出的廢方按指定的地點整齊堆放。
②石邊坡平順穩定,無險石,懸石。
質量檢測外觀鑒定:
①路基表面平整,密實,曲線圓滑邊線順直。
②邊坡坡面平順穩定。
③邊溝整齊,溝底無阻水現象和積水現象。
其他檢測項目與填方路基相同。
路基不可能一味是路,為了排水和行車設計,當中必然遇到大、中、小橋和涵洞還有蓋板涵,這就設計到基坑回填和臺背回填。路基和橋結合部的回填也是至關重要的,它對質量也有著很大作用,因此,它有它自己的回填標準,不能一味按照路基填筑方法去填筑。
一、基坑回填
基坑回填是路基與橋臺之間的基坑進行回填,回填從橋基礎開始填筑填至原地面或路基現層面。路基填筑需要分層填筑,質檢人員應在臺背按照規范要求畫出紅線,紅線間距為20厘米,來指導施工,促使施工員按紅線進行分層施工。基坑回填一般機械不能入內,須用小夯進行夯實,小夯振壓至填筑層面不松散。填筑材料必須為石渣等透水性材料,否則視為不合格,不予質檢。基坑回填時應注意石塊粒徑,大粒徑石塊必須撿出或砸碎,否則會對質量造成不良影響。若基坑填筑完后,不能直接在蓋板涵和涵洞頂面跑車,應墊至少20厘米再跑車,防止車輛壓裂蓋板涵和涵洞。
二、臺背回填
大多數臺背回填的首要任務是基坑回填,待填至與圓地面相平后,為臺背回填。臺背回填也要分層回填,質檢員按規范要求在臺背畫出紅線,20厘米一層指導施工。臺背回填的寬度為臺身高+2米,其中填筑必須用透水性材料分層填筑。填筑完后用機械振壓。若機械壓不到的地方須用小夯夯實。若橋梁施工時,臺背后填筑了非透水性材料,必須清除干凈,再進行回填,臺背回填應慢于路基填筑,正確程序是路基填筑一層,壓實可以轉序后,臺背回填一層,直到頂面,全部如此。另外,| 質檢人員不僅要協調各方面關系,解答施工員疑問,還應指導施工員,及時進行技術交底,一切落實到書面程序中。另外,質檢人員還要及時與監理溝通,確保工程正常進行,以便在合同約定的時間內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