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5 共1頁
(3)超誤差的原因判斷和采取的措施
伸長值過大或過小對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都是不利的,產生超誤差的原因可能有:
①作業人員的量測、讀數誤差、尺誤差;
②千斤項、油表故障;
③千斤頂、油表未校驗或校驗過期、使用次數超過規定;
④墊板與孔道不垂直或管道局部有灰漿;
⑤孔道的摩擦損失計算與實際不符;
⑥力筋材料質量不穩定;
⑦力筋彈性模量與計算時的取值不一致;
⑧作方法不當,兩端伸長值相差過大。
可以采取的措施:
①對作業人員進行培訓;
②對張拉設備進行檢查和校驗;
③消除局部故障;
④調整*作方法,使兩端伸長值大致相同;
⑤對力筋材料重新取樣試驗,特別是力筋材料質量不穩定時,應在盤中、兩端分別取樣試驗;
⑥行摩阻損失測定,調整張拉控制力;
⑦筋彈性模量的測定。在結構實體上至少進行10 次。彈性模量測定后對理論伸長值進行修正;
⑧原因不明時對張拉力進行有限調整。
4.1.7.斷絲、滑移限制
斷絲、滑移量控制應符合施工規范要求。出現斷絲、滑移的主要原因有:錨具、夾具、鋼絲沾有油污;錨具不良;錨具與孔道不垂直;力筋材質出現問題。原因不查出不能繼續張拉。
4.1.8.力筋回縮產生預應力損失的補償
力筋回縮應控制在施工規范容許值內。當回縮值較大,長度又較小時會影響到力筋的錨固性能,應
予補償。產生回縮的原因主要有:錨具、夾具、鋼絲沾有油污;錨具不良等。當回縮超量比較普遍時,應更換錨具、夾具。
4.1.9.錨固區發生裂紋緊急處理
錨固區發生局部裂紋后必須停止一切張拉和混凝土作業,查明原因并提出處理措施后方可復工。
發生裂紋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強度不足、加強鋼筋設置不當、結構斷面設計不合理、張拉力過大等。
5.孔道壓漿監理
壓漿作業要嚴格按施工規范辦理,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5.1.1.準備工作檢查
(1)壓漿設備齊全,均能正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