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5 共1頁
【摘要】本文結合工程實際施工,對預應力管樁靜壓施工進行了論述,說明了管樁靜壓施工中質量控制要點,并結合測樁試驗,對先張法預應力管樁靜壓施工質量提出控制方式、方法。
【關鍵詞】管樁 地質 膠結塊 引孔 沉樁 土方開挖
先張法預應力管樁技術從國外引進后,在國內投入使用只有幾年時間,在云南省廣泛用于工程中也是近兩年的事情,由于各地工程地質狀況的差異,管樁靜力壓樁法的施工難易程度也有較大差異,不確定性因素較大,這對樁基工程的質量、進度、投資方面有著較大的影響,同時對監理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監理任務就是通過過程控制、目標控制,消除施工過程中的質量通病,監督施工單位的施工工藝,控制沉樁質量,使樁基礎工程施工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規定。
一、仔細閱讀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充分分析地質勘察報告,了解本場地地質狀況,明確對沉樁影響較大的地層,以及確定土體對樁身摩擦力最大的地層、會產生負摩擦的地層和沉樁破壞土體后各地層土體重新固結的快慢、難易程度,了解土壤及地下水中對樁身是否有腐蝕性物質,認真分析從而判斷是否對樁身進行防腐處理,協助施工單位尋找最合理的施工工藝,提供詳細的壓樁工藝、施工狀況,依據試樁情況做好工程樁施工組織設計。
靜壓樁施工時,切忌蠻干,也不能憑經驗主義,不能把其他場地的施工情況完全套用在本場地,應根據其他場地的地質狀況及成樁情況,再充分分析研究本場地地質狀況后,再確定沉樁方案。
地層中,圓礫層、含膠結塊土層對靜壓沉樁影響較大,甚至較大的圓礫和較大、較厚的鈣質膠結塊會造成無法沉樁,而且膠結塊位置離散性較大,不同位置深度不同,因而較難確定。所以,要充分分析地勘報告,特別注重報告中所標釋地標貫數值和動力觸探數值,從而了解地層中膠結塊的位置、深度,以便成樁。
為保證沉樁質量,滿足摩擦樁沉樁深度,確保設計要求樁身摩擦長度,在沉樁困難時可以采取引孔措施,沉樁過程中也可以采取小沖擊方式施工。
沉樁引孔目前常用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取土引孔,第二種是麻花鉆攪土,第三種是注水攪土。這三種引孔方式對土體破壞都較大,因而應盡可能減小土體破壞,保證沉樁后土體在近期內的較好恢復,對樁身承載力近期大幅度提高有意,所以,引孔時引孔直徑不宜大于管樁直徑,引孔深度在膠結塊較大較密集或圓礫層礫石顆粒體積較大時造成無法沉樁可以引孔至破壞膠結塊,但不能引孔深度超過樁尖標高。
引孔對土體長時間重新固結影響不大,但對土體短期固結恢復影響較大,因而引孔的方式方法對土體承載力的恢復起著較大作用,特別是在試樁期間,較好的引孔方式可以為設計提供較準確的數據,同時可以為建設單位節約投資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沉樁引孔措施是在無法沉樁時采取的應急措施,因為引孔對土體破壞較嚴重,土體重新固結恢復較難,特別在大面積群樁施工時,引孔造成的土體破壞更為突出,有時因為大面積攪土特別是注水攪土,會造成地層結構的永久改變,而且使整個場地表面積水,而使施工困難。所以,引孔措施在無必要時是不宜采用的,或是在分析地勘報告前提下,針對個別會造成無法沉樁位置采用局部引孔,否則最好不采取引孔措施。
通過對工程地質報告的認真分析,可以協助施工單位針對不同地質狀況采用不同類型樁靴。樁靴類型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開口平底樁靴。其打入土層中較易保持好進樁直線性,容易穿過厚砂層,構造簡單(可利用端頭板作樁靴),擠土效應較小;第二種是封底十字刃樁靴。此類型樁靴較易保持樁直線性,穿進硬層性能較好,適用于打穿堅硬地層,如卵石層以至強風化巖層;第三種是閉口鈍圓錐形樁靴。這類樁靴適用于一般砂地層。因而,經過分析,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不同形式樁靴,再針對各種技術條件選擇相應型號的靜力壓樁機進行壓樁施工,盡量避免采用引孔措施,完成既定的施工目標。
二、預應力管樁靜壓施工的事前控制
1、認真查看樁位平面布置圖、樁基結構施工圖,領會設計意圖及要求,掌握設計要領,了解工程施工的控制點。
2、審查施工單位的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1)施工機具、儀器儀表標定、施工方式、沉樁順序。(2)確保沉樁質量的技術措施。(3)操作人員的操作證、上崗證。(4)材料進場后的成品、半成品保護及堆放。(5)人員配備情況、施工進度計劃。(6)材料、機具、人員的布置安排情況。(7)質量保證及安全施工措施。
3、組織圖紙會審,明確沉樁質量標準,明確樁頂標高。
4、檢查預應力管樁的制作質量。(1)明確制作標準、圖集。(2)查看管樁出廠合格證、出廠測試報告。(3)檢查鋼筋籠制作主筋品種、規格、數量、位置是否符合要求。(4)檢查預應力筋品種、規格、數量、位置是否符合要求。(5)檢查主筋接頭位置、鋼筋、預應力筋以及鋼筋焊接接頭的物理力學性能和化學分析報告。(6)檢查樁身保護層厚度。(7)檢查樁身鋼箍的位置、間距是否符合要求。(8)檢查樁身中軸線的垂直程度以及端板的傾角是否滿足要求。(9)樁身的砼強度、澆筑密實度是否符合要求。(10)樁身砼澆筑后的養護情況及拆模時間。(11)對樁身進行外觀質量檢查是否達到“國標”或“行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