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5 共1頁
目前,我國公路、市政道路、廠區道路,大部分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以水泥漿為膠凝材料,以粗細骨料為強度剛架形成強度的一種高級路面。其具有剛度大、強度高、耐磨特性好、整體性與穩定性優等特點。
水泥混凝土路面,受施工工藝、使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也會發生病害。水泥混凝土路面最主要的病害當屬裂縫,它會把路面板分為數塊,破壞路面結構的完整性,進而逐步喪失路面整體剛度,直至最后完全失去承載力而喪失使用功能。
路面經受各種復雜的應力作用。有在輪載軸力作用下產生的荷載應力、有溫度變化引起的溫度應力、有濕度變化引起的濕度應力等。假如各種應力的不利組合綜合作用超過了混凝土的容許應力范圍,路面就產生裂縫。若要求混凝土路面在正常條件下安全工作,設計與施工均必須滿足混凝土面板的容許應力大于各種應力的最不利組合。因此,要求混凝土路面應有足夠的抗拉強度和抗彎拉強度,同時對各種不利應力進行控制。引起混凝土路面裂縫的原因及其預防措施,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強度偏低。
一般混凝土路面設計強度等級為C35,設計抗折強度為4.5MPa.。由于施工的不均勻性、組成材料的質量(包括水泥、碎石與砂骨料材料的級配)不符合技術要求、施工工藝不妥、振搗不密實、過早通車、養護不規范、配合比不正確、施工時嚴重偷工減料等原因,往往實際的混凝土路面強度達不到設計強度。混凝土路面板在車輪軸載的反復作用產生荷載應力與其它應力共同作用之下,當應力的不利組合達到或超過其強度應力時,便產生裂縫,如此繼續作用,將導致混凝土破壞。這類破壞的特點是:不通車不開裂。通車后,裂縫愈早出現,說明強度愈低。這是路面破壞的主要原因,屬施工質量問題。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加強技術、質量管理,嚴格按《路面施工規范》施工。預防辦法:
1、嚴格控制原材料質量。水泥、碎石、砂、水等原材料在使用前必須按《規范》規定,進行一系列的試驗與檢驗,不符合技術要求的、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2、進行配合比設計、并正確投料。
3、粗、細骨料要根據篩分試驗數據,結合《規范》控制級配合理。
4、嚴格控制混凝土路面各工序的施工工序質量,尤其要注意“振搗密實”。雖然密實度對強度的影響,筆者還沒有掌握兩者之間準確的數學關系,但筆者在施工過程中發現,在同樣的施工條件下,振搗密實處出現的裂縫與鄰板不振搗或只用平板式振動器振搗所產生裂縫相差甚遠。
5、加強養護,防止在混凝土路面強度未達到設計強度時,開放交通。
二、基層強度與剛度不足。
混凝土路面基層是為保證路面的整體強度,防止唧泥和錯臺,延長混凝土路面使用壽命的重要結構層。具有調節路面板與土基之間的關系,使路面整體結構比較經濟、合理的功能。
一般地,基層的作用主要有:
1、調節路面板與土基之間的受力狀態,使土基在規定的路面使用年限內,不發生過大的積累變形,以便使路面板在均勻堅實穩定支承的基礎上保證其正常的使用壽命。車輪荷載通過路面板對其支承體――地基(土基、墊層或基層)的作用不論是單位壓力還是作用頻率,在各個部位是不相同的。實踐和研究實驗表明,在輪載的反復作用下,在板邊、角之下的地基比板中之下的地基會產生較大的塑性變形,使部分地基與板底之間失去緊密的接觸條件,造成板下的局部脫空現象,使板內產生附加應力而導致板的過早破壞。因此,對基層提出的技術要求是剛度較大、強度足夠,保證路面板得到地基緊密、均勻、堅強的支承。水泥碎石穩定集料基本上能滿足上述的技術要求,但施工中要根據基層的作用機理,根據《基層施工規范》的要求進行認真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