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5 共1頁
摘要:石材飾板濕貼工藝有很多弊端,為提高飾板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保持墻面的清潔美觀,石材幕墻的安裝應盡量采用干掛法,并在設計、施工中遵循一定的要求,使石材干掛工藝的應用更加廣泛。
關鍵詞:石材 鋪貼 安裝技術 質量控制
隨著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建筑物外墻裝飾越來越被重視。干掛石材幕墻作為一種新型安裝工藝,在美觀、耐久、不易變色及平整度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它克服了石材傳統濕貼方法的缺陷,在大型民用建筑外墻面裝飾中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
1、傳統濕貼工藝的主要弊端
八十年代初,無論建筑物外墻,還是內墻的石材石材飾板安裝,均采用墻面加鋼筋網片,用銅絲固定板材,分層灌注水泥沙漿粘貼的舊工藝。該工藝用于外墻面有許多弊病,不僅因水泥沙漿粘貼板材后碳酸氫鈣析出(泛白霜)和出現水漬,使墻面石材變色,形成色差,污染墻面;而且還由于溫度變化等原因,易造成墻面空鼓、開裂、甚至脫落等質量通病。如:如太原市天龍大廈的外墻面裝飾,選用600X600mm的磨光濟南青花崗巖板材,盡管在安裝過程中采用了環氧樹脂膠勾縫等措施,但在完工1年多后依然出現出現泛白、變色現象,而且部分空鼓、開裂。為此,大廈只得采取加固措施,在每塊花崗巖板材上打φ8的兩個孔,孔深為10cm,上斜角度為15°;釘φ6.5cm鋼筋銷釘,灌環氧樹脂膠,并于加固后重新進行了清洗。如此處理后,雖花崗巖飾板得到了加固,但外觀效果仍不理想。再如太原市金融大廈裙樓的花崗巖外墻,同樣由于采用濕貼工藝,竣工不久即逐步出現泛白、變色、空鼓、開裂等現象。
2、石材飾板干掛法的原理及主要技術
近年來,石材飾板干掛工藝得到發展推廣。其原理是在主體結構上設主要受力點,通過金屬掛件將石材固定在建筑物上,形成石材裝飾幕墻。目前,各地個工程石材干掛的具體做法不盡相同。就掛件與主體結構的固定技術而言,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凡屬剪力墻結構,可通過膨脹螺栓或預埋鐵件直接將掛件固定,二是凡屬框架輕墻結構,因墻體不能直接固定掛件,需要通過安裝金屬骨架使掛件固定;就金屬骨架的用料區分,主要有型鋼骨架和鋁材骨架兩種,前者造價低,但需作鍍鋅和防腐處理,后者因需使用加厚或飛機用材而造價教高;從板材的固定方法來看,大體也有兩種:一是插銷式固定法,主要構件有銷釘、托板、螺栓、墊板和角鋼,各構件的型號視石材自重、地區風載和地震載荷計算確定,其結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