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5 共1頁
監理三控復習:如何做好石灰土施工的質量控制二
3. 石灰土的強度控制
強度是石灰土施工質量控制的另一個主要技術指標。影響石灰土強度的因素較多,但總結起來有這么幾種:土質,石灰品質及劑量,含水量,施工季節性,碾壓密實度及成品的養護等。
3.1.合理選擇土質
在做灰土時有條件應盡可能優先選用塑性指數在12~20之間的粉質粘土或粘質粉土,強度能夠得到保證。如土源緊缺,也可選擇砂性土或重粘土,但為了保證工程質量起見,要經過必要的處理:對于砂性土除了加大石灰劑量來提高強度外,有時還需要加上一定劑量的水泥才能得到穩定的強度。如合徐北01標段,碾壓前灰劑量經檢測能夠滿足設計與規范要求,但強度就是達不到設計要求。最后不得不摻了一定量的水泥后,才能滿足設計強度要求;對于重粘土,必須要對土塊進行晾曬與充分破碎,否則與灰很難拌和均勻,進而影響到強度。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對重粘土分兩次加灰效果很好,第一次可以加一半灰(可以在土場進行),悶料約2~3天,這樣不僅降低重粘土的含水量,同時還能對重粘土進行有效改善,起到“砂化”作用,可以縮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難度。第二次再補足剩余灰進行拌和。這種二次加灰的施工工藝在淮南洞山大道石灰土施工時,我們進行了嘗試,效果非常明顯。
3.2.石灰品質,灰土拌和均勻性及灰劑量控制
進場石灰要能滿足技術規范所要求的技術標準并與標準試驗時用灰級別一致,且應采取設棚存放等防風避雨措施,防止石灰失效。石灰應在用于工程之前至少7天充分消解成能通過10mm篩孔的粉狀,并盡快使用。在正式用于工程前必須進行試驗,只有符合質量要求時方可使用,否則拒絕使用,以免影響成品灰土強度。
灰土拌和要均勻,其前提條件是布灰要均勻,否則無從談起。布灰不均勻或者是拌和不均勻有可能造成試件強度因變異系數過大而評定不合格。采用集中廠拌法比較理想,可減少石灰的損失和對環境的污染,并能保證拌和的質量。但是現在各施工單位基本上都是采用路拌法,采用這種方法首先應將素土充分破碎(特別是重粘土)至符合規定要求的粒徑范圍(一般小于等于15mm),經攤鋪、整平后采用輕型壓路機先穩壓1~2遍,使其表面平整,然后打上方格網(方格網一般為15 m *15m),根據設計的灰劑量(路拌法灰劑量一般應增加1~2%)準確計算出每個方格網內所需消石灰質量來進行均勻布灰(刮大風時不應布灰)。灰布完成立即拌和,一般拌和2~3遍即可(具體遍數由試驗確定),不得留有“素土”夾層,要拌入到下一層約10 mm深。在拌和過程中應及時檢查含水量,使其略大于最佳值。
拌好后及時進行灰劑量試驗,石灰劑量必須符合設計與技術規范要求,否則必須進行二次布灰,防止因灰劑量不足造成強度滿足不了設計要求。
對于高等級公路,現在提倡使用袋裝的磨細的生石灰粉,如合徐北10標段在石灰土施工時使用的就是磨細的生石灰粉。我們對此進行了認真總結,概括起來至少有如下幾點好處:
3.2.1.對于重粘土,由于生石灰的化學活性更強于消石灰,所以生石灰能與土中膠狀顆粒更好地結合,能夠提高石灰土的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