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5 共1頁
建筑安裝工程預留預埋階段普遍存在的質量通病就是漏留孔洞、漏埋套管或者預留預埋位置不準確,造成管道或設備安裝時,只好去鑿墻鉆洞,不但勞民傷財,還會影響使用功能甚至破壞結構,留下不少質量隱患。因此,監理單位應加強預留預埋階段的質量控制,以期提高安裝工程乃至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下面筆者談點對該問題的粗淺認識。
1 質量通病的成因
(1)施工圖設計深度不夠。設計深度不夠是目前施工圖紙普遍存在的問題,該畫的大樣圖沒有畫,該標注的尺寸未標注或隨意套用圖集。比如設備基礎、衛生間等部位未畫大樣圖;在沒有確定設備、器具型號、規格的情況下隨意套用標準圖集來確定預留孔洞位置。
(2)安裝單位對預留、預埋工作不夠重視。在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安裝工程的預留、預埋工作量比較少。有些安裝分包單位為了節省管理費用,連安裝施工員、安裝質檢員都不配備,只安排幾個安裝工人配合土建進行預留預埋;有些安裝分包單位干脆將預留預埋工作以很低的單價再勞務分包給“游擊隊”。
(3)總承包單位、安裝分包單位各自為政。項目總承包單位沒有做好土建與各安裝工程分包單位的協調工作,大家各自為政。比如有的總承包單位為了趕進度,對各安裝單位配合土建進行預留預埋的時間作出不合理的限定,致使安裝工人盲目追趕,難免忙中出錯。如模板工安裝框架柱模板時,也不管水電班組接地電阻測試點設置了沒有。
(4)技術組織措施準備不善。
1)建設單位或總承包單位遲遲不能確定安裝工程的分包單位,很多分包單位是在項目工程圖紙會審前幾天才匆匆選定。因此,圖紙會審時他們往往還來不及把設計施工圖看上一遍,更難指望他們能審查出設計上的紕漏了。
2)設計交底與圖紙會審會議“走過場”。筆者參加過甚多的圖紙會審會議,可真正用于“會審”的時間都很短促。會議從業主開場白致詞、設計單位念設計說明、各專業分組審圖到會議結束,一般就那么短短二三小時,而且往往不能認真專心對待,導致本該在會審時解決的問題未能得以解決。安裝單位只好按圖施工或者憑經驗進行預留預埋,安裝時再根據實際需要去擴孔、移孔。
3)未按相關要求進行預留預埋。安裝單位不按相關的設計要求、施工規范、技術規程及工藝標準的規定進行預留預埋,而是自以為是、憑自己的經驗施工。比如:設計要求給水管道穿樓板處應設置鋼套管,鋼套管應比給水管大兩號,安裝單位認為大兩號浪費材料只預埋大一號的,結果安裝管道時上下層套管位置不在一條垂直線上,只好返工重來;在樓板中暗設的電線導管,施工規范要求管路長度超過20m并有一個彎曲時,應在中間增設拉線盒,安裝單位卻不按要求增設。
2 監理質量預控
(1)督促建設單位或者總承包單位在圖紙會審前一個月左右,選定安裝分包單位,包括必須經過深化設計的特殊專業(如安防、綜合布線等)承包單位。在圖紙會審時,所有的參建單位都應到位。
(2)督促建設單位在圖紙會審前,至少在預留預埋前確定設備、器具的型號、規格,以便確定其預留孔洞的位置和尺寸。
(3)對安裝分包單位的承包資質進行嚴格審查,重點審查以下內容:
1)審查分包單位的企業資質等級是否符合本工程等級要求,若屬特殊行業,是否具備特殊行業施工許可證。
2)審查分包單位近三年的業績情況,特別應關注其是否具有類似工程施工經驗。
3)審查分包單位派往本工程的技術管理人員和特殊作業人員是否具備相應的資質證書和崗位證書。
4)協同業主、總包單位到安裝分包單位所在地了解情況,杜絕虛假資質掛靠行為;到其承包的在建工程進行實地考察,以確認其技術能力確實能夠承建本工程。
(4)監督所有參建單位認真對待圖紙會審:在會審前要求各安裝單位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自審,總承包單位應組織各安裝單位進行內部會審。安裝單位要核查: ①整套安裝施工圖是否完整,特別是室外或小區綜合管道、線路平面布置圖;②建筑、結構與設備安裝有無矛盾,各專業之間有無“碰車”:③設備房的安裝檢修間距、運行維護走廊、運輸吊裝空間是否滿足要求;④各層公共走廊、管井、豎井是否容納得了各專業的管道、線槽或橋架;⑤樓板厚度是否能夠滿足管路敷設的要求;⑥衛生間預留孔洞、設備基礎位置、尺寸是否已明確標注出來;⑦單位工各種進戶管的位置、方向是否與小區管線布置總圖一致;⑧該提供的大樣圖、軸測圖有無提供,該標注的尺寸有無標注。
(5)督促所有參建單位都要制定出本專業的施工方案,審核施工方案是否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否已提出配合主體結構進行預留預埋的質量保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