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5 共1頁
監理工程師質量控制考點一
第一章 建設工程質量控制概述
★★★★★考點1、建設工程質量及其特征表現在嗖方面
建設工程質量簡稱工程質量。工程質量是指工程滿足業主需要的,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技術規范標準、設計文件及合同規定的特性綜合。
建設工程質量的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適用性。即功能,是指工程滿足使用目的的各種性能。
(2)耐久性。即壽命,是指工程在規定的條件下,滿足規定功能要求使用的年限,也就是工程竣工后的合理使用壽命周期。
(3)安全性。是指工程建成后在使用過程中保證結構安全、保證人身和環境免受危害的程度。
(4)可靠性。是指工程在規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條件下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
(5)經濟性。是指工程從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到整個產品使用壽命周期內的成本和消耗的費用。
(6)與環境的協調性。即指工程與其周圍生態環境協調,與所在地區經濟環境協調以及與周圍已建工程相協調,以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考點2、項目可行性研究
項目可行性研究是在項目建議書和項目策劃的基礎上,運用經濟學原理對投資項目的有關技術、經濟、社會、環境及所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對各種可能的擬建方案和建成投產后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等進行技術經濟分析、預測和論證,確定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并在可行的情況下,通過多方案比較從中選擇出最佳建設方案,作為項目決策和設計的依據。在此階段,需要確定工程項目的質量要求,并與投資目標相協調。因此,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直接影響項目的質量要求,并與投資目標相協調。因此,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直接影響項目的決策質量和設計質量。
★★★★★考點3、工程施工和工程竣工驗收
工程施工是指按照設計圖紙和相關文件的要求,在建設場地上將設計意圖付諸實現的測量、作業、檢驗,形成工程實體建成最終產品的活動。任何優秀的勘察設計成果,只是通過施工才能變為現實。因此工程施工活動決定了設計意圖能否體現,它直接關系到工程的安全可靠、使用功能的保證,以及外表觀感能否體現建筑設計的藝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工程施工是形成實體質量的決定性環節。
工程竣工驗收就是對項目施工階段的質量通過檢查評定、試車運轉,考核項目質量是否達到設計要求;是否符合決策階段確定的質量目標和水平,并通過驗收確保工程項目的質量。所以工程竣工驗收對質量的影響是保證最終產品的質量。
★★★★考點4、影響質量工程的因素
影響工程的因素很多,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即人(Man)、材料(Material)、機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環境(Environment),簡稱4M1E因素。
(1)人員素質。人員的素質,即人的文件水平、技術水平、決策能力、管理能力、組織能力、作業能力、控制能力、身體素質及職業道德等,都將直接和間接地對規劃、決策、勘察、設計和施工的質量產生影響,而規劃是否合理、決策是否正確、計劃是否符合所需要的質量功能、施工能否滿足合同、規范、技術標準的需要等,都將對工程質量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人員素質是影響工程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2)工程材料。工程材料泛指構成工程實體的各類建筑材料、構配件、半成品等,它是工程建設的物質條件,是工程質量的基礎。
(3)機械設備。機械設備可分為兩類:一是指組成工程實體及配套的工藝設備和各類機具,如電梯、泵機、通風設備等,它們構成了建筑設備安裝工程或工業設備安裝工程,形成完整的使用功能。二是指施工過程中使用的各類機具設備,包括大型垂直與橫向運輸設備、各類操作工具、各種施工安全設施、各類測量儀器和計量器具等,簡稱施工機具設備,它們是施工生產的手段。
(4)工藝方法。工藝方法是指施工現場采用的施工方案,包括技術方案和組織方案。前者如施工工藝和作業方法,后者如施工區段空間劃分及施工流向順序、勞動組織等。
(5)環境條件。環境條件是指對工程質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環境因素,包括:工程技術環境,如工程地質、水文、氣象等;工程作業環境,如施工環境作業面大小、防護設施、通風照明和通信條件等;工程管理環境,主要指工程實施的合同結構與管理關系的確定,組織體制及管理制度等;周邊環境,如工程鄰近的地下管線、建(構)筑物等。
★★★考點5、質量控制
GB/T19000-ISO9000族2000版標準中,質量控制的定義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滿足質量要求。
上述定義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理解。
(1)質量控制是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使產品、體系或過程的固有特性達到規定的要求,即滿足顧客、法律、法規等方面所提出的質量要求(如適用性、安全性等)。所以,質量控制是通過采取一系列的作業技術和活動對各個過程實施控制的。
(2)質量控制的工作內容包括了作業技術和活動,也就是包括專業技術和管理技術兩個方面。圍繞產品形成全過程每一個階段的工作如何能保證做好,應對影響其質量的人、機、料、法、環(4M1E)因素進行控制,并對質量活動的成果進行分階段驗證,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查明原因,采取相應糾正措施,防止不合格的發生。因此,質量控制應貫徹預防為主與檢驗把關相結合的原則。
(3)質量控制應貫穿在產品形成和體系運行的全過程。每一過程都有輸入、轉換和輸出等三個環節,通過對每一個過程的三個環節實施有效控制,對產品質量有影響的各個過程處于受控狀態,持續提供符合規定要求的產品才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