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11-15 共1頁
建設工程風險管理
1.風險的分類:
⑴。按風險的后果分為純風險和投機風
⑵。按風險產生的原因分為政治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自然風險、技術風險等。
⑶。按風險的影響范圍分為基本風險和特殊風險。
2.風險識別
是風險管理中的首要的步驟,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系統而全面地識別出影響建設工程目標實現的風險事件并加以適當歸類的過程,必要時還需對風險事件的后果作出定性的估計。
3.風險評價的作用:
⑴。更準確地認識風險。
⑵。保證目標規劃的合理性和計劃的可行性。
⑶。合理選擇風險對策,形成最佳風險對策組合。
4.風險管理中所運用的對策有:
風險回避、損失控制、風險自留、風險轉移
5.風險對策也稱為風險防范手段或風險管理技術。
6.風險回避
就是以一定的方式中斷風險源,使其不發生或不再發展,從而避免可能產生的潛在損失。
7.損失控制
是一種主動、積極的風險對策。損失控制可分為預防損失和減少損失兩方面工作。
8.風險自留
就是將風險留給自己承擔,是從企業內部財務的角度應對風險。
風險自留與其他風險對策的根本區別在于,它不改變建設工程風險的客觀性質,即既不改變工程風險的發生概率,也不改變工程風險潛在損失的嚴重性。
9.導致非計劃性風險自留的主要原因:
⑴。缺乏風險意識。
⑵。風險識別之誤。
⑶。風險評價失誤。
⑷。風險決策延誤。
⑸。風險決策實施延誤
10.計劃性風險自留應適用的條件:
⑴。別無選擇。
⑵。期望損失不嚴重。
⑶。損失可準確預測。
⑷。企業有短期內承受最大潛在損失的能力。
⑸。投資機會很好(或機會成本很大)。
⑹。內部服務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