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造價管理一直是廣大建筑工作者關注的問題和工作的核心內容。基于我國現階段工程造價管理存在的弊端,為了更好地對工程造價工作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
工程造價管理就是合理地確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結構的日益復雜化,計劃經濟的內在弊端逐步暴露出來。我國目前的市場正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作為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工程造價管理也正由政府定價轉向政府指導價,國家調控價,市場形成價格,由政府計劃統一的定額計價管理轉向“控制量、指導價、競爭費”全面的、動態的工程造價管理,實現工程造價管理市場化。
特別是在近幾年的時間里,各個企業的發展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固定資產的投資,在總投資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份額,所以工程造價的管理就顯得很重要。另外在近幾年,我國的建筑市場面臨計價方式的轉變,這就更加大了工程造價管理的難度。面對如此復雜的情況,如何將工程造價管理上一個新的臺階,將是很多人思考的問題,我就自己對工程的管理的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僅供參考。
一、目前工程造價管理存在的弊端
工程造價管理的地位與作用在建筑市場和建筑業發展中越來越重要,但這項工作目前還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使建設工程能求得一個合理的造價,是擺在工程造價管理部門面前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和任務。從當前建筑市場情況看,工程造價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工程造價管理體制不健全,存在多頭管理
就工程定額而言,按主編單位和管理權限分為:全國統一定額、行業統一定額、地區統一定額、企業定額、補充定額等,地區省定額是由省定額站編制頒發在全省統一執行的,政府投資的市政工程又由政府頒發了市政定額,由于兩部門的要求和掌握尺度不同,在執行過程中常常發生矛盾,致使定額使用單位無所適從,有關主管部門難以仲裁。
(二)計價方式落后,不適應建筑市場經濟的發展
當前,我國的建設工程招標投標中所采用的工程造價計算模式仍然是以定額計價為主的計劃經濟模式。定額總想包羅萬象,卻總是不可能面面俱到,因為社會在進步,技術在發展,定額越是追求全面,越是事與愿違,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時間上的滯后性和內容的呆板常常會使人在使用定額時處于進退兩難、十分尷尬的境地。另外我國現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發布的工程預算定額消耗量和有關費用以及相應價格是按照社會平均水平編制的,以此為依據形成的工程造價基本上屬于社會平均價格。這種平均價格可作為市場競爭的參考價格,但不能充分反映參與競爭企業的實際消耗和技術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公平競爭。
(三)缺乏對工程造價管理的全過程監控
當前建筑市場交易中不正當競爭仍十分嚴重,不按規律辦事,盲目壓低造價、壓縮工期、不按質論價、墊資施工、拖欠工程款現象相當普遍,造成許多建設項目質量差、工期長、超預算、效益低、浪費人等現象,甚至有甲方、乙方、咨詢中介機構三方串通一氣,有意加大工程造價,來牟取利益,后果十分惡劣。如設計人員人為變更設計,抬高標準的情況時時可見;而由于精度、深度不足,等到施工時頻繁變更的設計也不少;投資方只希望以低價招標,但是往往忽視對投標施工單位或材料供應商的資質審查,導致出現轉包行為,承包方往往采取“低價中標,索賠盈利”的方式承攬工程,靠合同漏洞和監控不力來“賺錢”,造成工程造價管理的被動局面。
二、加強工程造價管理的措施與對策
為了改變上述的不利局面,更好地對工程造價工作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須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以切實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工程造價的管理工作。
(一)建立一套健全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
1、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工程造價管理機構,強化工程造價管理部門的管理職能,加強宏觀調控能力,健全工程造價管理的制度和辦法,加快法規建設,規范建筑市場,維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
2、理順各種工程造價管理主管部門的關系,建立各部門定期的協調聯系制度,使工程造價管理的標準和指標能夠更好地銜接、配套。從政府組織管理逐漸過渡到行業協會管理,鼓勵設立專業的工程造價咨詢中介機構。國家部門對政府和非政府投資分開管理,放開建材和人工的價格,由直接管理向宏觀調控轉變。工作重點放到制定有關法規、政策,搞好協調,理順關系,提供信息服務上。
(二)改革現行的工程計價方式,實施工程量清單計價方法
工程量清單計價方法是由業主和招標單位根據統一的工程量清單項目設置規則編制工程量清單,投標人根據企業水平填報綜合單價,它體現了企業的整體實力,滿足了平等競爭的需要,有利于獲得最合理的工程造價,有利于控制投資。工程量清單計價,為投標者提供一個共同的競爭性投標的基礎(也是評標的基礎),同時也是施工過程中支付工程進度款的依據。另外,當發生工程變更時,工程量清單計價也是合同價格調整或索賠的重要參考標準。
在實施工程量清單計價方法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對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本身的認識。工程量清單計價是與定額計價法相并列的一種計價模式,其核心是為了配合工程價格的管理制度改革。而在工程量清單計價法推廣后,工程造價管理部門需要新的觀念和新的造價管理模式,適應這項改革工作。
2、加強企業自主報價的能力。工程量清單計價方法的實施關鍵在于企業的自主報價。這就要求大多數施工企業形成自己的企業定額,在制定綜合單價時,不再沿用了定額計價模式去處理,而是應該建立企業定額體系。
3、建立與工程量清單計價相配套的工程造價管理制度。施行工程量清單計價必須配套有詳細明確的工程合同管理辦法。在工程量清單計價法推廣實施后應該就新的計價辦法配合相應的合同管理模式,使得招投標所確定的工程合同價在實施過程中有相應的合同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