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2頁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隨著經濟迅速發展,特別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建設用地量急劇增加,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保護耕地的關系,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資源可持續利用,是務必認真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為此,1我縣在上級大力支持下,結合縣情,實施了“分全鄉國家級土地整理示范項目工程”取得明顯成效。
一、丘區縣情決定了土地整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井研是典型的丘區農業縣,土地資源利用中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人均耕地不足,土地資源利用率低。全縣幅員面積840.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0757公頃,人均1.1畝,遠低于全國和四川省人均水平。水田以冬水田為主,多數只能實現一年一熟;下濕田、冷浸田較多,旱地為一年兩熟。全縣絕大多數為坡薄土,坡度大、土層薄、易風化、地力瘦,水土流失嚴重,農作物產量低而不穩;受干旱等各種因素影響嚴重,不利于農業生產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制約了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二是田土綜合治理差,土地綜合效益不高。全縣大部分地區水系不大、不長,流域范圍小;山、水、田、林、路綜合安排的不多,綜合治理差,農業結構布局也不合理,如山頂、山腰、山下如何安排種植什么農作物,沒有一個合理規劃,農業生產效益不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受到影響,全縣范圍內不同程度存在土地撂荒的情況。三是荒山荒坡、零星地塊多,全縣耕地坡度在2°—25°的耕地29486公頃,占96%。土層厚度在20厘米以下的面積8810公頃,土地整理的潛力巨大。四是建設用地猛增,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根據多年資料顯示,由于建設用地,井研耕地面積以年均1.5‰的速度遞減。
針對井研土地利用中的這些特點,井研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條“國家鼓勵土地整理”的規定,積極探索、實施土地整理,即在相應的區域內,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要求,采用相應的措施和手段,對山、水、田、林、路等土地利用現狀進行調整、改造、綜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改善農業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其具體內容是:平整土地、歸并零星地塊、道路和溝渠、調整農業結構、綜合建設及改善環境以維護生態平衡。
“分全鄉國家級土地整理示范項目”是井研實施土地整理第一個項目,該項目于2004年10月至2005年5月在井研分全鄉的3個村21個組8660畝范圍內實施。工程總投資1123萬元,通過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新增耕地面積1020畝。工程建設內容涉及農田水利、道路、生態林建設、建筑物、土地平整等。整理后增厚了耕作層,形成集雨灌面,經排灌溝匯集入蓄水池,保證了農業生產用水,道路暢通,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為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創造了有利條件。因地制宜的綠化,既減少水土流失,調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又能增加農民收入。通過整理土地,綜合開發,高效利用,科學種植、養殖,項目區農民人平年增收可達500元以上。
二、土地整理的主要問題
井研的土地整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亟待研究和解決。
(一)對土地整理是穩定提高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業、工業、交通、城市化建設等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而在工作中不夠重視,致使有些土地整理項目在實施中不太順利。
(二)整理涉及政策法律問題,思想工作難度很大。目前,土地整理中田塊調整、權屬變更、房屋拆遷等問題還沒有具體的政策依據,缺乏統一的政策措施,工作難度很大。特別是工程建設占地問題,各部門的責任www.Examw.com是什么,沒有具體的規章;對業主投入土地整理效益分成沒有具體的鼓勵措施,沒有形成多元化投資土地整理體系。
(三)整理后培肥土質的問題亟待解決。由于土地整理只是爆破、翻啄、增厚土層等物理作業,原為荒草地變為耕地后土壤質地差,土壤有機質和其它養分含量低,土質的肥力不高,農作物的收成和農業綜合效益受到影響。
(四)整理后工程管護制度和責任不明確,建后就毀的現象存在,管護工作無法落到實處,不能充分發揮工程效益。
(五)資金投入不足,土地整理受到制約。土地整理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其中資金問題是制約土地整理的一個關鍵問題。井研已基本結束分全鄉土地整理工程,現在已開始啟動周坡鎮土地整理工作。據規劃,全縣5年要搞8361公頃土地整理,資金總投入將在1.2億以上,僅靠向上爭取和縣財政籌集十分困難,將嚴重影響土地整理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