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
1.下列關于我國行政法法源,說法正確的是( )。
A.憲法在我國人民法院的判決中不宜直接引用,所以,憲法不是我國行政法的法源
B.我國雖然不是判例法國家,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報》上發布的判例,下級法院應當參照,因此,這些判例具有準法源的作用
c.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當我國加入的條約或協定的內容與憲法不一致時,應當以我國憲法為準
D.國務院關于法律具體應用的解釋是行政解釋,只對下級行政機關具有拘束力,因此不是行政法的法源
【答案】B
【解析】憲法在我國法院審判活動中一般不直接引用,但是這并非判斷規范性文件是否為行政法法源的標準。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憲法的許多內容是和行政法有關的。國際法淵源的效力高于國內法淵源的效力,我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國務院的法律解釋,不僅約束下級行政機關,也約束行政相對人,所以也是行政法的表現形式。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
B.法規的效力高于規章
c.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適應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性,可以變通行政法規甚至法律的某些規定,因此,法律的位階原則對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不適用
D.英美是普通法系國家,因此其行政法的法院判例多于成文法,而法德則是大陸法系國家,行政法的法院主要是成文法
【答案】A
【解析】當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就同一事項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裁決。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雖然可以作出變通規定,但不能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做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之間很重要的一個區別是前者實行判例法,而后者實行制定法。
3.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行政法內容的是( )。
A.行政權運行的主體
B.行政權運行的客體
c.行政權運行的表現形式
D.對行政權運行的監督和救濟
【答案】B
【解析】行政法作為調整和控制行政權運行的法律,包括三方面內容:①行政權運行的主體;②行政權運行的表現形式;③對行政權運行的監督和救濟。
4.關于行政法形式上的特點,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尚無統一、完整的實體行政法典
B.有統一的行政程序法典
C.行政法規范及其存在形式特別多
D.有統一、完整的實體行政法典
【答案】D
【解析】行政法涉及的社會生活領域十分廣泛,內容紛繁復雜,技術性和專業性較強且行政關系變動較快,難以制定出一部包羅萬象、完整統一的實體行政法典。
5.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行政法內容上的特點的是( )。
A.內容廣泛,數量龐大
B.易于變動,穩定性弱
C.實體性規范與程序性規范交織
D.變動性小,穩定性強
【答案】D
【解析】當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各方面社會關系處于不斷變動之中,因而具有調整這些社會關系之功能能的行政法規就呈現出較強的變動性。
6.下列有關行政法上的行政概念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執行與管理沒有截然的區分
B.公共行政就是國家行政
C.靜態行政是指行政機關、行政組織和行政人員
D.動態行政是指行政活動、行政行為
【答案】B
【解析】行政法上的行政,主要是指國家行政機關的執行、管理活動,但是也包括國家之外的公共組織根據法律、法規的授權進行的行政。前者是國家行政,前者和后者的結合構成了公共行政。行政機關的執行、管理活動不是截然分開的,相對于政治和法律來說,行政是對政策或法律的執行,而對行政相對人來說,行政又是對社會的管理活動。
7.下列關于行政法基本原則的說法,不正確的有( )。
A.行政法基本原則過于宏觀和抽象,不能作為行政行為實施和處理行政爭議的依據
B.從調整范圍上來講,基本原則大于原則,原則大于規則
c.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具有思想性,是由學者加以概括、歸納和提煉的
D.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可簡單概括為行政法治原則,也稱為依法行政原則
【答案】A
【解析】一般來說,行政法基本原則不直接調整和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但是在相應問題缺少行政法具體規則的調整,或者法律給行政主體或行政爭議的處理留下了較廣泛的自由裁量余地時,行政行為的實施或行政爭議的處理就要受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拘束。
8.下列不屬于依法行政原則的基本涵義的是( )。
A.是指政府的一切行政行為都應依法而為,受法之拘束
B.該原則包括三項子原則,即法律保留原則、法律創制原則、法律優越原則
C.依法行政中的“法”應是善法,而不能是惡法
D.行政指導是法律沒有規定的行為,行政機關實施行政指導行為是與依法行政的原則相沖突的
【答案】D
【解析】行政法上的積極行政有時只要求具備組織法上的依據,而無須行為法上的依據。特別是對非強制性的行政行為,如行政指導、行政合同等,由于不具有強制性,是否接受取決于相對人的合意或者是同意,在這種情況下,依法行政并不要求行政指導亦具有行為法上的依據,但仍需具備組織法上的依據。
9.下列作法符合行政合理性原則的有( )。
A.甲乙兩人因糾紛發生口角,公安機關以擾亂社會秩序為由給予兩人l5天的行政拘留
B.李某經過房管局批準建一五層小樓,但在施工過程中,私自加至七層,房管局以其違章建房要求把樓房全部拆除
C.某文化主管部門在打擊盜版活動中指示,要把盜版者打個傾家蕩產,永遠不得翻身
D.某國計劃在某海灣建立第十座核電站,經過多方面論證后,認為核輻射可能污染海水對當地居民生活造成不良影響,并使棲居此地的一種珍貴海鳥絕跡,遂取消建設計劃,而改用成本較低的風力發電
【答案】D
【解析】行政合理性原則是指行政主體不僅應當按照行政法律規范所規定的條件、種類和幅度范圍作出行政行為,而且要求行政行為的內容要符合立法精神和目的,符合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ABC三項中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決定都不符合合理性原則。
10.關于行政應急原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運用行政應急原則符合法治主義的要求
B.實施行政應急措施不得突破某些法治底線
c.運用行政應急原則與依法行政相違背
D.通過程序法制來控制行政緊急權力行使過程
【答案】c
【解析】從表面上來看,在面臨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下實施行政應急措施,其中包括一些沒有具體法律依據甚至暫停某些憲法權利和法律權利、中斷某些法律規范實施的行為,似乎違背了法治原則;但實際上這是政府為了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長遠和根本利益而作出的理性選擇,是符合實質法治主義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