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16年投資項目管理師《投資項目決策》考點(9)

發布時間:2016-09-12 共1頁

 建設方案設計

  一、建設方案設計的含義和作用

  1、含義:

  1)建設方案設計意指投資項目前期研究中,通過對項目方案的設想和構思,形成項目建設方案的一項重要工作

  2)在對擬建項目取得市場、資源等研究的階段成果,并初步研究項目戰略和投資控制意見厚,就應開展項目的建設方案設計

  3)項目前期不同階段的建設方案設計工作深度不同

  4)項目建議書階段的方案設計可以比較粗略;可研階段中的方案設計深度要求相對較高。在各層次的項目評估中應對項目的建設方案設計的可行性進行評估

  5)在建設方案設計過程中,各項工作應繼續深化并加強同建設方案設計的溝通,以使項目即符合法規要求,又盡可能在工程和財務等方面均可行,實現項目目標。

  2、設計方案是項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1)在市場、資源研究的基礎上,研究提出實現項目目標和戰略的工程和技術方案。

  2)為估算融資程泵分析和財務評價供條件

  3)技術經濟比較實現項目優化

  4)為初步設計提供全面的基礎方案和依據

  5)有利于項目實施階段的工作的醞釀和準備。

  二、建設方案設計的內容(建設方案設計的內容隨行業和項目復雜程度而異;隨項目決策分析于平靜家階段的不同側重點不同;大型或復雜工業項目的建設方案設計一般包括):13部分

  1. 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2. 生產工藝技術方案 3. 主要生產設備方案4. (場)廠址5. 原材料原料供應 6. 總圖運輸7. 土建工程方案8. 公用、輔助、場外配套工程 9. 節能節水10. 環保 11. 勞動、安全、衛生消防 12. 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 13.項目進度計劃

  三、建設方案設計要求

  1. 工業建設方案的要求(9點)

  1)符合政策法規和規劃的要求

  2) 滿足業主功能盈利的要求

  3) 采用先進適用的技術,提高競爭力和市場要求

  4) 以人為本、美觀的工廠環境,體現企業文化和企業形象

  5)滿足環保可持續發展要求

  6)滿足節水、節能要求

  7)充分估計風險,采取規避措施,滿足工程可靠性要求

  8)多方案比選節約投資和運行成本,滿足投資和成本控制要求

  9)達到投資前期深度,為其他分析和決策分析提供依據

  2、投資前期研究建設方案的深度要求

  1)初步設計階段方案設計,滿足國家對項目建議書內容和深大要求

  2)可研階段滿足:

  ①各主要條件和數據以文件或意向書為依據

  ②各層次建設方案設計經比選后提出傾向性意見

  ③滿足投資誤差不超過10%的要求

  ④ 最終使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的結論滿足投資決策的要求。

  產品方案和建筑規模

  (一)產品方案

  1、產品方案(產品大綱):擬建項目的主導產品、輔助產品或副產品,生產能力的組合方案,包括產品品種、產量、規格、質量標準、工藝技術、材質、性能、用途、價格、內外銷比例等。產品方案需要在產品組合研究的基礎上興盛,有的項目生產多種產品。

  2、產品組合:項目的各種不同產品的劃分及其比例,含產品種類、品種的結構和相互間的數量關系。產品組合的深度,即產品品種的數量。產品組合的廣度,即產品線(產品種類)的數量。產品組合深度與廣度的關聯性,表現為產品線之間的相關程度。

  擴大產品組合的廣度可以分散項目投資的風險,挖掘產品組合的深度可以占有更多的細分市場

  3、產品組合的類型(5類)

  1)全線全面型:力求某種產品的品種覆蓋各個細分市場,按整個市場對不同 ,種類的需求增加產品線的數量,對產品線之間的關聯沒有嚴格限制。

  2)市場專業性:專向某市場提供各種產品,以專業市場的需求為引線確定產品線,不強調產品線的關聯性

  3) 產品線專業性:只生產同一類型的不同產品

  4)有限產品線專業性:生產某產品線中一個或幾個品種。

  5)特殊產品專業型:專門生產特殊產品

  4、產品組合的一般原則(8點)

  1)符合產業政策:符合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國家技術政策和技術標準。

  2)針對市場需求:國內外需求確定產品品種數量質量,適應市場變化。

  3)專業化協作:于上下游產業鏈產品鏈的銜接

  4)資源綜合利用有副產品,考慮綜合利用,主產品副產品組合方案。

  5)環保:保要求,環境容量、環保治理設施投資。

  6)考慮原材料燃料供應

  7)適合技術設備條件:可能獲得的技術裝備水平相適應。

  8)滿足生產儲存條件:生產包裝運輸儲存有特殊要求的,要符合這些要求。

  (二)、 建設規模

  也稱生產規模,是指項目設定的正常生產運營年份可能達到的生產或服務能力。

  確定建設規模應當考慮的因素和內容

  1. 市場需求:市場需求變化快,品種規格多,采用中小型規模;市場需求量大,產品適應性強,品種規格變化 小,采用大中型規模。

  2. 自然資源、原材料能源供應、外部建設條件。

  3. 生產技術和設備的先進性來源:綜合考慮技術設備對應的標準規模,主導設備裝置制造商的水平。

  4. 資金的可供應量:量力而行

  5. 環境容量:按可得的自然環境選擇規模

  6. 國家或行業制定的生產經濟規模標準:盡可能接近達到經濟規模,提高競爭力。

  7. 社會因素和政策法規:產業、投資、民族、軍事國防政策

  8. 行業因素:不同行業在確定建設規模營考慮的行業因素

  1) 煤炭、金屬與非金屬礦山、石油、天然氣等礦藏,考慮資源合理開發,考慮采儲量,儲存條件。

  2) 水利水電,水資源量、可開發利用量、地質條件、建設條件、庫區生態影響、占用土移民安置。

  3) 鐵路公路:線路等級,線路長度,運輸量。

  9. 改擴建與技術改造項目:擬建規模與現有規模的生產關系;利用現有場地、公用設施和輔助設施的可能性。

  建設規模的合理性分析(5方面)

  1. 產業政策和行業特點的符合性:規模是否符合國家和行業的產業政策,是考慮的首要因素。

  2. 收益的合理性: 適當的規模可取得費用的節約,提高競爭力,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

  1)并不是所有的項目都是規模越大越經濟

  2) 不同產業規模的經濟性可能不同。著重對規模效益顯著的產業,研究規模的經濟性,選擇能實現規模收益遞增的經濟規模

  3) 在確定建設規模時,理論上應追求最優經濟規模,但現實重往往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最優經濟規模 往往難以達到,一般尋求的是合理的經濟規模。

  3. 資源利用的合理性:主要考慮資源利用的可靠性、有效性、經濟性、

  1)可靠性:投入物來源,規模的確定以資源的可靠性為前提。廣義的資源,包括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和資金

  2)有效性:有效利用資源不僅實現了資源的節約,同時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3)經濟性:資源 的經濟性與有效性有著內在的聯系。達到一定的合理規模,一方面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資源;另一方面有利于合理組合,綜合利用資源。

  4. 外部條件的適應性與匹配性:外部條件泛指項目之外的所有方面,包括市場、原材料供應和其他外部建設條件(物資條件、交通條件、自然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等)

  5. 技術改造項目的特殊問題:建設規模的合理性受老裝置的影響,建設規模的確定是否能預先裝置有效結合和匹配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