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8-25 共1頁
10月10日,國家公務員局負責人透露,2011年度的國家公務員考錄工作將推出三項改革創新舉措,包括探索從村(社區)干部、優秀工人、農民中考錄公務員;錄用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人員的比例將從2010年度的70%提高到85%以上等。
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全國行政機關公務員管理工作會議上,中組部副部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國家公務員局局長尹蔚民曾明確表示:“要堅持和完善從基層一線選拔公務員制度,積極探索從優秀工人、農民等生產一線中考錄公務員。”公務員招錄工作的創新改革舉措,毫無疑問是將這種思路落實成了行動。
從實際工作的角度出發,此舉的積極意義顯而易見——拓寬基層公務員向上流動的通道,有利于培養國家機關工作所需要的經驗型、實干型人才;與此同時,公開公平的遴選機制,有助于基層公務員在平等競爭中向上流動;除此之外,更加暢通的向上流動渠道,將為那些實踐經驗豐富的基層公務員提供更為廣闊的舞臺,從而激發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從社會效果的角度來看,此舉將有利于實現人才分流——毋庸諱言,面向社會的公務員招考逐年升溫,在多數省直機關崗位炙手可熱的同時,基層崗位卻大多門可羅雀。在此背景下,設置“基層經驗”這樣一道門檻,不僅是拓寬基層公務員出路的制度安排,同時也是實現人才分流的政策導向,有利于鼓勵和吸引應屆畢業生積極面向基層就業。
實際上,在公務員制度設計之初,并不只限于從應屆畢業生中招錄。隨著大學生的大量擁入,雖然公務員群體的年齡和學歷構成大幅優化,但“三門干部”的說法也開始廣為流傳——從“家門”到“學校門”再到“機關門”成為許多新公務員的就業路線,缺乏實踐經驗、工作能力不強、服務意識較差等弊端隨之凸顯。
在現實工作中,困難和問題往往發生在基層,解決困難和問題的方法、經驗往往產生于基層,各項惠民政策最終也要落實體現在基層。相比不接地氣的“三門干部”,從優秀基層公務員中選拔人才無疑更加便利,也更容易得到公眾的認可。基于此,完善基層公務員遴選機制、拓寬其向上流動的通道,日漸成為各級政府的共識。
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共錄用公務員12萬人,其中,省級機關錄用有基層工作經歷人員比例超過60%,中央和國家機關達到70%,此番調整之后,國家公務員在這方面的考錄比例更是一舉提高到85%。對于熱衷于公務員學生來說,名額的大幅減少恐怕是他們最不愿看到的局面。不過,當公務員本來就不是就業的唯一選擇,學業有長者完全可以另謀高就,有志于公共服務者也不妨先從基層做起。
點擊查看: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11錄用公務員公告
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職位、報名完全指南
2011年國考招1.6萬人三部門試點考錄工人農民
2011國家公務員考試單列100個名額招大學生村官
國家公務員招考微調公務員局詳解三項新政
2011年國家公務員改革創新舉措
公務員考試站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