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19 共6頁
6. 性能管理
6.1 信息系統的性能評價
6.1.1 性能評價標準與方法
? 性能評價項目與目的
? 評價標準
? 性能監視與評價方法
6.1.2 性能分析與評價
? 性能評價的時機,獲取性能評價數據
? 性能下降原因分析,改進性能的建議
6.2 系統性能管理
6.2.1 系統性能評估
? 系統性能評估項目(電源、CPU處理速度、主存容量、Cache容量、磁盤容量、磁盤存取速度、通信線路速度)
? 當前系統負載、預計系統負載
6.2.2 系統性能改進
? 性能擴充的模擬(模擬工具、極限性能計算、增加選件)
? 改進系統的建議
? 系統用戶培訓
6.3 分布式系統的性能管理
? 分布式系統性能及其評價標準
? 分布式系統性能管理的因素(服務器與客戶端的平衡考慮)
7.系統維護
7.1 制訂系統維護計劃
? 系統維護的需求(設置系統維護項目以及相應的維護級別)
? 系統維護計劃(維護預算、維護需求、維護管理體制、維護承諾、維護人員職責、維護時間間隔、設備更換)
? 系統維護的實施形式(每日檢查、定期維護、預防性維護、事后維護)
7.2 系統維護的實施
7.2.1 維護工作流程
7.2.2 軟件維護
? 各類軟件(公司開發的軟件,合同開發的軟件,市場購買的軟件)的維護
? 軟件維護的合同,系統集成與維護的合同
7.2.3 硬件維護(硬件維護的合同,硬件備件及其保存)
8. 系統轉換
8.1 制訂系統轉換規劃
8.2 設計新系統運行體制
8.3 系統轉換的試驗
? 分析系統轉換的影響、選擇可用的系統、選擇驗證項目、設備評價準備、轉換系統的準備
? 轉換試驗
? 轉換試驗結果的評價及轉換工作量評估
8.4 系統運行的試驗
? 臨時(并行)運行的試驗與評價、正常運行的試驗與評價
8.5 執行系統轉換
8.5.1 制訂系統轉換實施計劃
? 確定轉換項目(軟件、數據庫、文件、網絡、服務器、磁盤設備)
? 起草作業運行的臨時規則
? 確定轉換方法(立即轉換、逐步轉換、平臺切換)
? 確定轉換工作步驟和轉換工具
? 撰寫轉換工作實施計劃和系統轉換人員計劃
8.5.2 系統轉換的實施
8.5.3 系統轉換的評估
9. 開發環境管理
? 開發環境的配置、開發環境的管理、分布式系統中開發環境的管理
10.與運行管理有關的系統評價
10.1 評價項目
? 評價的目的
? 評價的時機(系統規劃時、系統設計時、系統轉換時、系統運行時)
? 設置評價項目(硬件、軟件、網絡、數據庫、運行)
10.2 各個評價項目的評價標準
? 性能(事務處理響應時間、作業周轉時間、吞吐量、故障恢復時間、控制臺響應時間)
? 系統運行質量(功能評價、穩定性評價、可用性評價、可維護性評價)
? 系統運行的經濟效益(運行成本,系統質量與經濟效益的平衡)
10.3 系統改進建議
? 修改或重建系統的建議,改進系統開發方案的建議
10.4 分布式系統的評價
11. 對系統用戶的支持
? 對用戶提供的支持(支持的范圍、向用戶提供的服務、服務結果的記錄、對用戶的培訓、服務臺)
? 處理用戶的新需求(標識用戶的新需求,對系統改進需求進行管理)
? 對潛在用戶的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