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07 共2頁
據保監會統計,2005年保險營銷員人均月收入為1190元左右。征稅方法調整后,保險營銷員的稅負普遍減輕,保險營銷員與工薪階層的減稅幅度大體相當。營銷員收入低于1100元以下者,基本不受本次調整的影響;收入在1200元至6000元之間者,稅負減少比例比較大,基本在20%-35%之間;收入在6000元至2萬元之間的高收入者,稅負的降低幅度相對平穩,基本都在16%左右。
保險代理人長期以來承擔著過重的稅負,特別是在2006年1月1日工薪階層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由原來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后,保險代理人的起征稅仍為800元,稅收負擔相對更重。
不僅如此,保險公司還常常單方面制定和改變代理人管理規定、獎懲制度和福利措施等,直接影響代理人的行動甚至收入。因此對于保險代理人來說,真正的收入不是看工資單,而是看可支配的收入是多少。
而且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收入在3000元以內,保險營銷員比普通工薪階層多交稅85元;收入在10000元以內,保險營銷員比工薪階層多交稅117元;而當收入為25000元時,保險營銷員所交的稅金比工薪階層還少920元。只不過,月收入能夠達到2萬元以上的代理人寥寥無幾,所以整體來看,代理人的賦稅仍然高出普通工薪階層。
收入越高稅負越低
從上表我們同樣可以看出,營銷員對減稅新政策的反映呈現出兩高、兩低特點,即職級越高、收入越高的屬員越看重這次稅負的調整,可謂喜上眉梢,而職級越低、收入越低的屬員反映較為平淡。
專業人士表示,減稅間接提高了中高業績營銷員的收入,而收入是吸引一個人在一個行業長期做下去的重要因素,是留人的核心東西。
從大的方面講,減稅體現了社會環境對行業的認可、支持、扶持。在實踐中減稅勢必進一步調動營銷員展業、開發客戶的積極性,對于那些收入不錯的高手,則給了他們更大的動力,帶動公司的業務取得更大的增長。
買保險為何別“還價”
中德安聯保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代理人這樣為記者算了一筆帳———
按平均30%的提傭標準,自己每月的保費傭金為5000元,另外主任級別管理津貼是自提傭金的15%,為750元。扣除5.5%的營業稅,再去掉40%的展業成本,還要從剩下的收入中扣除20%的個人所得稅。此時還約剩下5000多元,但這遠遠不是自己當月的實際收入。
實際上,一名代理人正常的展業成本包括交通費、交際費、辦公用品、打印成本等等,這些都需要代理人自己支付,一般每月2000元左右,再加上每月500多元的社保費。這樣算下來,稅后工資還要打個對折,每月實際所得約2500元。
而且這些只是可以量化的代理成本,不包括簽單以后代理人的服務成本。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客戶還要求代理人讓出一部分傭金,在買保險時討價還價,即使代理人迫于眼前利益違規答應了,肯定也會在無形的后續客服上打折扣。
跳槽代理人三思后行
對于外界日益高漲的改善保險營銷員境遇的呼聲,很多保險公司都宣稱有底薪,有的公司還會承諾給新人每月800-3000元不等的底薪。實際上,這種底薪嚴格來說叫做責任底薪,同樣和代理人的業績掛鉤,如果新人在當月沒有業績,同樣也拿不到這部分津貼。
也有壽險公司聲稱,即使代理人當月沒有完成業績同樣可以拿到底薪,但據這些保險公司不愿透露名字的代理人介紹,這種底薪同樣是有條件的。新人是要在往后的一段時間內將不足的業績補回,否則一樣會將先前的底薪扣除。“能在新人期拿滿責任底薪數的人并不多,一百個人中有兩三個就不錯了。”所以建議想要跳槽的代理人千萬別為一時的底薪所吸引,盲目跳槽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