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價值”,立刻就會使人想起“產品中凝結的人類一般勞動”這一馬克思的著名論斷。其實這只是馬克思的經濟學的價值范疇,是普遍的“價值”一般概念的一種具體化的特殊形式。而真正的“價值”一般概念,乃屬哲學范疇,因為價值是指物對人的意義,是反映主體(人)與客體(事物)關系實質的哲學概念,在主客體關系中,客體是否按照主體的目的滿足主體的需要和對主體的發展具有肯定作用,這種作用或關系的表現就是價值。因此,價值是指作為實踐主體的人對事物是否適合自己目的的斷定,其根源和依賴于人們的評價選擇活動,如沒有選擇評價活動,亦就不存在價值問題。
而所謂的價值觀就是指指導實踐主體有目的地選擇某種行為或活動去實現客體對主體的滿足,并去判斷該種行為或活動的好壞、優劣,從而確定其價值有無、正負、大小的總體看法和根本的觀點。由于價值觀一般是從作為文化背景主要組成部分的哲學中衍生出來的,亦即淵源于文化結構中的精神文化的哲學觀層次,是一定文化環境下的人們在作出選擇和解決爭端時作為依據的一種習得的規則體系,因而價值觀不是普遍的,而是后天習得的,且會因文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能使同一文化環境中的成員知道好壞、是非、真假、善惡、美丑,甚至積極與消極,規范著實踐主體的處世態度和行為趨向,而且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文化能將其獨特的價值觀從一代傳到另一代,從而保持了文化的相對永久性。所以價值觀是文化的主要變量,是精神文化的主要構成部分。
在明確了以上價值和價值觀的基礎上。則對會計價值觀的含義與特征就有了一定的把握。會計價值觀就是指指導會計實踐主體包括會計機構或會計人員有目的地選擇某種會計行為或會計活動去實現會計客體(對象)對會計主體的滿足,并去判斷該種會計行為或會計活動的好壞、優劣,從而確定其會計價值有無、正負、大小的一種總的看法和根本的觀點。由于會計價值觀既不是一個實體范疇,亦不是一個屬性范疇,其既不是會計客體之外的第三種獨立存在物,亦不是任何存在物生而有之的固然屬性,而僅僅只是存在于具體的會計主客體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之中,是會計主體和會計客體相互關系作用所產生的一種無形的觀念形態,屬意識形態會計文化范疇,故其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會計站為你加油
1.目的性。會計價值觀首先是一種指導會計主體有目的地選擇會計行為以實現自己目的而利用會計客體的觀念,這是人類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所在。因動物雖能適應環境,但不能利用環境走向自己的目的。
2.客觀性。會計價值觀從表面上看似乎是會計主體的一種主觀意識,但實際上卻產生于會計主客體的一種相互客觀存在的統一狀態之中,會計主體只所以能在和會計客體的關系中形成價值觀念,主要是因為會計主體的客觀社會存在即會計主體的需要、活動和實踐體驗的客觀性以及會計客體及其屬性的客觀存在。
3.獨特性。會計價值觀由于只為人類所獨有,而不為自然界所共有,加之會計主體結構和條件的特殊性尤其是會計人員之間的需要、利益、地位、能力和習德上的個性差異,必然會在會計價值觀上表現出各自的獨特性。
4.限度性。任何一個會計主體的需要都有一定限度的,都要受制于文化背景即會計環境,有什么樣的會計文化就會有什么樣的會計主體的需求,同時,會計客體本身的結構和規定性亦是有一定的質和量的限度的,超出這個限度,會計客體就很難實現對會計主體的滿足。
5.多維性。雖然任何一個層次的會計主體對外都作為一個整體而出現,但在其內部的結構和規定性卻又是多種的、立體的、復雜的,尤其是會計個體的世界觀、人生觀、理性、情感等都有自己的不同角度需要,因而形成了與會計客體的多維的價值關系和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