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6 共1頁
1982年,當中學畢業的葉志佳離開香港,漂洋過海只身來到加拿大時,他并不知道精算師是干什么的。
1983年,葉報考了北美精算師協會(SOA)考試,開始暗無天日的備考生活。
1988年,葉的學生生涯結束了,但精算師生涯遠遠沒有結束。
1991年,葉揮別大西方保險公司,移步溫哥華所在的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省的財政部,在政府部門中施展精算師的才能。
1995年,葉在香港保誠保險公司工作了兩年。
2000年10月,在信誠人壽,葉負責籌備公司的精算部門,一邊還負責開發保險產品。
15 年前,當葉志佳無意之間闖入精算師這個行當時,他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有如此高的身價:起始年薪居然比自己的老板還要高,幾年之后來到信誠保險,身價又上漲了數倍。在業內,如今他已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因為偌大一個中國,真正擁有北美精算師協會(SOA,Society of Actuaries)精算師資格(FSA, Fellow of Society of Actuaries)的人鳳毛麟角。
板凳坐得十年冷
1982 年,當中學畢業的葉志佳離開香港,漂洋過海只身來到加拿大時,他并不知道精算師是干什么的。20歲未出頭的他鐘情于計算機編程,投奔到加拿大 Manitoba University(緬尼托巴大學)計算機系。葉很不愛上課,只是在接近考試時才努力看幾天書。雖然如此,葉的成績還是很好。
大學畢業,葉按導師的推薦改讀精算專業。不知不覺間,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已選擇了一條充滿艱辛,卻令無數人羨慕的行業--美國 1999年的職業評級(Jobs Rated Almanac by Les Krantz)對250種職業進行排名,認定精算師是最好的職業。
進了精算班,不愛上課的葉開始感到壓力,精算專業意味著坐冷板凳埋頭苦讀,平常需要花好幾年才能讀完的書,精算專業的學生必須在兩年內領會吃透,其苦可想而知。
第二年,葉報考了北美精算師協會考試。對于精算專業的學生來說,參加SOA考試就像練習“九陽神功”,需要層層疊進、歷盡艱辛;但有朝一日拿到SOA的 FSA認證,就可以稱霸武林,傲視群雄。直到如今,全世界擁有SOA正式會員和準會員資格的只有1.7萬人左右,而獲得FSA資格的,全世界只有7000 多人,可見FSA之路的艱辛非同一般。
如此暗無天日的考試,報酬和地位是重要促動因素:精算師在業內是普遍受人尊敬的職業,在美國的趣步年薪一般都不低于10萬美元。葉在讀碩士的第二年兩耳不聞窗外事,抓住了兩次考試的機會,拿到四個級別,雖然只是準精算師(ASA, Associate of Society of Actuaries),但已經大受歡迎,沒有畢業就被當地的一家保險公司 Great West Life Assuranee Com-Pany(大西方人壽保險公司)挑中了。
1988年,葉的學生生涯結束了,但精算師生涯遠遠沒有結束。
保險業中如魚得水
初入大西方保險公司,葉志佳任職于退休金部。老板是公司的副經理,真正讓葉感到受寵若驚的,是他得知了自己的薪資居然比老板還高,如此待遇,怎不讓葉心動?何況公司一再要求員工去考SOA的資格考試,全部費用由公司負擔,盡管如此,公司一兩百名員工中,仍然只有30多人參加了考試。
葉很努力,一年中有10個月絲毫不得休息,除了工作就是看書。進入公司后一年,葉又考得一級,成為了SOA的ASA,薪資也隨之又上升了一個臺階。
葉的高薪資可不是白拿的,精算師的工作在公司中舉足輕重。葉起初掌管的是退休金現金流量的管理工作。公司賣了很多退休保險出去,收取了一定的保費,未來就會有客戶來拿回報。葉的工作是估算每年會有多少錢要發放給客戶,然后決定可以預留多少保費。發放金和預留金之間的平衡是非常匾?的,公司的利潤源于此,公司的信譽也源于此??
葉為此辛苦工作半年,設計了一個計算程式,公司電腦部門的人卻無法把程式編成軟件。軟件編程出身的葉于是又親自操刀,再用一個月時間編出一個電腦軟件。原本需要很多人花很多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葉獨自畢其功于一役。
不久,葉又轉至公司產品開發部,這是一個考驗精算師的部門。
和現金流量管理一樣,產品開發也少不了精算師的主持設計。葉在產品開發部接手設計一個傷殘保險產品(Disability Income)的開發。相對于人壽保險,傷殘保險要復雜得多,葉用了一年的時間,完成了整個傷殘保險的設計和定價。對于葉的業務能力的提升,這個產品的設計是一個絕好的機會,葉擺脫了紙上談兵的尷尬,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精算師。
醉心于工作的葉并沒有放棄SOA考試,依然日夜兼程。在考完第五級拿到ASA證書以后,葉又一口氣連考***,拿到了SOA考試的第八級,只要再到美國參加SOA的培訓和最后的考試,就可以正式成為炙手可熱的FSA了。隨著葉的SOA考試級別的上升和工作能力的推進,葉的薪次不斷提升,到1991年離開大西方時,葉的薪資比進入公司時又上升了將近一倍。
1991年,葉揮別大西方保險公司,移步溫哥華所在的加拿大Britishk Columbia省的財政部,在政府部門中施展精算師的才能。
財政部門中的精算師
在加拿大,有很多企業會向政府財政部借款,他們要向政府遞上一大堆材料,葉在財政部中的工作就是審核這些材料,向政府提出是否借錢給企業的建議。
和銀行不同的是,政府在借錢給企業時,除了考慮利息的信用以外,還要審核更多的指標,比如就業機會、政府的稅收。葉的精算師資格使他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葉接手的第一個任務,是審核British Columbia省一個偏遠地區的礦井項目。礦井是當地人民主要的收入來源,但由于資金和交通所限一直得不到發展。當地的礦主就向政府申請借款,還提出要政府出資礦區建一條公路。葉在調研后綜合考慮就業、增加當地人們的收入、修路所增加的就業、礦區發展帶來的政府稅收增加等等因素;同時又計算了修路的成本和借款給礦區的風險,兩相比較以后,最后向政府提出了可以實施的建議。整個審核過程建立在科學的分析和計算的基礎上,葉想不到自己的精算技術在政府部門中也能揮灑自如。
緊接著葉接手了財政部的第二個項目,一家電力公司的咨詢。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初一履職就被委以重任的葉開始明白,一個精算師除了要坐下來冷靜分析和思考以外,還要具備與別人溝通和談判的技能,以及心懷民生的責任感。葉在財政部的工作,即要審核和分析企業的情況,又要向政府就企業提出自己的建議。3年的政府工作經歷讓葉受益匪淺,為日后從精算師向管理者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年后的1995年,葉離開生活了13年的加拿大,攜妻子回到闊別已久的香港。
一朝化蝶翩躚舞
葉志佳回到香港,同時也回到保險本行。葉在香港保誠保險公司工作了兩年,一直有一個問題困擾著葉:精算師到底應該如何發展?保險公司中的精算師難道就是坐著冷板凳左算右算嗎?――直到他遇見了保誠保險公司的梁家駒。
當時英國保誠集團正和內地的中信公司商談聯手在廣州建立信誠人壽保險公司的事宜,梁需要一個得力的人選參與合資公司的籌備和管理。曾經和梁有過一面之交、并給梁留下了很深印象的葉成了梁極力招攬的對象,葉的十年精算師經歷更讓梁覺得無比放心。同時葉也意識到這是一個可以讓自己從精算師向管理者轉變的極佳時機,兩人一拍即合,葉只身跨過深圳河,來到廣州開始了新的職業歷程。
在公司的籌備階段,葉負責籌備公司的精算部門,一邊還負責開發保險產品,信誠人壽在去年10月成立以后,葉已經是公司的管理中堅,公司呱呱落地,正好給葉一個盡情發揮的空間。葉一手托起公司的產品開發部門,設計了很多新的保險產品,有普通險、分紅險、投資連結險等。其中包括迅速啟動公司業務、帶來巨大收益的“信誠運籌智選投資連結保險”品種,葉領導了這個產品的開發、審批和運作等整個過程,功不可沒。
在整個產品的開發運作中,葉同時扮演了精算師和管理者兩個角色。作為一個精算師,葉要設計開發整個產品,估算風險,為客戶建立投資賬戶,選擇投資渠道,還要定期出報表向保監會匯報。而作為一個管理者,葉則要聯絡公司的財務、行政、投資、系統等各個部門,互相協作,又要去北京向保監會遞交項目計劃。葉已經漸漸完成了從一個優秀的精算師向優秀的管理者的過渡。
在領略一個個新品開發成功的喜悅的同時,葉也付出了代價:他始終沒有時間赴美完成SOA的最后考試,距離真正的FSA僅一步之遙。但這并不妨礙葉的身價飛速上漲――來到信誠以后,他的身價足足比他在香港保誠工作時上漲了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