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
(1)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企業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應當以取得的確鑿證據為基礎,并且考慮持有存貨的目的、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影響等因素。
(2)產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貨,其可變現凈值應當以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確定;用于生產的材料、在產品或自制半成品等需要經過加工的材料存貨,其可變現凈值應當以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生產的產成品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確定。
(3)為執行銷售合同或者勞務合同而持有的存貨,其可變現凈值應當以合同價格為基礎計算;如果企業持有存貨的數量多于銷售合同訂購的數量,超出部分的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應當以一般銷售價格為基礎計算。
(4)為生產而持有的材料等(如原材料、在產品、委托加工材料等),如果用其生產的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高于成本,該材料仍然應當按照成本計量。如果材料價格的下降表明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則該材料應當按照可變現凈值計量。
(5)通常表明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情形。
①該存貨的市場價格持續下跌,并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無回升的希望;
②企業使用該項原材料生產的產品的成本于產品的銷售價格;
③企業因產品更新換代,原有庫存原材料已不適應新產品的需要,而該原材料的市場價格又低于其賬面成本;
④因企業所提供的商品或勞務過時或消費者偏好改變而使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導致市場價格逐漸下跌;
⑤其他足以證明該項存貨實質上已經發生減值的情形。
(6)通常表明存貨的可變現凈值為零的跡象。
①已霉爛變質的存貨;
②已過期且無轉讓價值的存貨;
③生產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存貨;
④其他足以證明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存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