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法
1.收益法基本的含義與應用前提
收益法是指通過估測被評估資產未來預期收益的現值來判斷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方法的總稱。它服從資產評估中將利求本的思路,即采用資本化和折現的途徑及其方法來判斷和估算資產價值。它涉及三個基本要素:一是被評估資產的預期收益;二是折現率或資本化率;三是被評估資產取得預期收益的持續時間。因此,能否清晰地把握上述三要素就成為能否運用收益法的基本前提。從這個意義上講,應用收益法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是:
(1)被評估資產的未來預期收益可以預測并可以用貨幣衡量;
(2)資產擁有者獲得預期收蒜所承擔的風險也。可以預測并可以用貨幣衡量;
(3)被評估資產預期獲利年限可以預測。
2.收益法中的收益額
資產評估中的收益額有兩個比較明確的特點:其一,收益額是資產未來預期收益額,而不是資產的歷史收益額或現實收益額;其二,在許多場合下用于資產評估的收益額是資產的客觀收益,而不一定是資產的實際收益。收益額的上述兩個特點是非常重要的,評估人員在執業過程中應切實注意收益額的特點,以便合理運用收益法來估測資產的價值。
3.收益法中的折現率
收益法中的折現率,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期望投資報酬率,是投資者在投資風險一定的情況下,對投資所期望的回報率。折現率是由無風險報酬率和風險報酬率組成的。無風險報酬率,亦稱安全利率,一般是參照同期國庫券利率。風險報酬率是指超過無風險報酬率以上部分的投資回報率。一般風險越高,折現率也越高。
一般把將未來永續性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稱為資本化率,有限期的稱為折現率,二者在量上是否相等主要取決于同一資產在未來長短不同的時期所面臨的風險是否相同。
4.收益法中的收益期限
收益期限是指資產具有獲利能力持續的時間,它由評估人員根據被評估資產自身效能及相關條件,以及有關法律、法規、契約、合同等加以測定。
5.收益法中的主要技術方法
收益法中的具體方法可以分為若干類,其一是針對評估對象未來預期收益有無限期的情況劃分;其二是預期收益額的形式,又可分為等額收益評估方法、非等額收益方法等。對于收益法中的主要技術方法,考生應掌握各種具體方法的運用及其適用條件和使用要求。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一樣的,即資金的時間價值與現金折現概念。
編輯收集
1.某收益性資產,效益一直良好,經專業評估人員預測,評估基準日后第一年預期收益為100萬元,以后每年遞增l0萬元,假設折現率為10%,收益期為20年,該資產的評估價值最接近于( )萬元。
A.1400
B.1700
C.1800
D.1970
答案:A。(公式需要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