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10資產評估師《經濟法》第一章預習(2)

發布時間:2010-01-19 共1頁

  第二節 經濟法的基礎知識

  重點掌握:

  1、 經濟法的本質

  2、 我國經濟法律的體系構成

  一、經濟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定義:經濟法是國家在參與、組織和管理社會經濟活動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調整對象:它調整四個方面的經濟關系

  1、國民收入分配關系(如稅收、預算)

  2、國有財產關系(如國有資產管理)

  3、宏觀經濟調控關系(計劃、調控、金融、投資)

  4、市場競爭關系(如反不正當競爭)

  •我國并沒有一部經濟法典,現在法院也不設經濟審判庭,經濟審判適用民事訴訟程序。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產物。

  二、經濟法的原則

  1、 國家干預與市場自由相統一原則(歷史)

  2、 社會利益優先原則(比較于單一利益關系)

  3、 權力制衡原則(亦要限制政府權力)

  4、 嚴格責任制原則(追究責任,比較于民法)

  •理解的要點在“國家干預與市場自由相統一原則”。

  三、經濟法學科體系

  經濟法體系:請區別學科體系與法律體系,普通學員要掌握的是“法律體系”而非“學科體系”,學科體系是學者進行研究的理論問題。

  分論:即組成經濟法律體系的各個部門法各自的特征和彼此關系。

  1、經濟組織法(如公司法)

  2、宏觀經濟調控法(如證券法、銀行法)

  3、市場規制法(如反壟斷法、門檻法)

  四、 經濟法律關系

  (一)經濟法律關系的概念和本質

  •是指經濟法律所確認和保護的、具有直接經濟內容的、由國家政權強制力予以保障的權利義務關系。

  •受客觀物質條件限制的意志關系

  (二)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任何經濟法律關系都具有三個基本構成要素,即主體、內容和客體。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

  1、經濟法律關系主體

  1)國家 2)企業 3)個體經營戶、農村承包經營戶; 4)公民

  此外,經濟組織的內部機構雖不具有獨立法律人格,但在一定條件下也是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行業組織和區域性經濟組織

  2、內容:

  權利(四項:財產所有權、經濟管理權、經營權、分配權)、

  義務(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采集者退散采集者退散

  3、客體:物質財產、非物質的財產(如知識產權)、經濟行為(如加工行為)

  (三)經濟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

  法定條件:1、國家制定有相應的法律規范,這是前提條件。

  2、要有一定的法律事實。法律事實,是指能導致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情況,包括行為和事件。行為,是指經濟法主體依照自身意愿從事的積極或消極活動,包括合法行為和非法行為。事件,是指不以當事人意愿所發生的客觀情況,一般指不可抗力。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