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12年期貨市場基礎知識第十一章期貨市場風險管理重要考點(3)

發布時間:2012-11-15 共1頁

  第三節期貨市場風險管理
  一、監管機構的風險管理
  1.分類監管的必要性
  (1)實施分類監管是合理配置期貨監管資源的必然要求。有必要借鑒國際上金融機構監管的“風險導向”模式,根據各期貨公司的風險狀況采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從而提高監管的有效性。
  (2)實施分類監管是完善主體自我約束機制的有效手段。
  2.分類監管的原則
  一是堅持以風險管理能力為核心,以監管措施為導向,兼顧公司的市場影響力;二是堅持集體決策,評價工作公開透明,維護分類評價的公平、公開、公正;三是堅持分類評價與日常監管相結合,加強監管與促進公司自律相結合,促進期貨公司穩步健康發展。
  3.分類監管的內容
  (1)以風險管理能力為核心的分類評價指標體系。期貨公司分類評價指標共分為三類:風險管理能力指標、市場影響力指標、持續合規狀況指標。三類指標下面又分為若干二級指標。具體評價方法為:設定正常經營的期貨公司基準分為100分,在此基礎上,根據期貨公司上述評價指標得分情況,進行相應加分或扣分,最終確定期貨公司的評價計分。
  (2)分類評審的集體決策制度。
  (3)分類結果的披露和使用。分類結果由中國證監會采取“一對一”的方式向期貨公司通知,并要求各公司不得將分類結果用于商業宣傳。
  (4)分類評價“一票降級”制度。“一票降級”制度,即如果期貨公司在評價期內出現規定的違規行為,在分類評價時將公司類別下調3個級別;情節嚴重的,直接評為D類。
  (5)分類評價申訴機制。
  二、交易所的風險管理
  交易所是期貨交易的直接管理者和風險承擔者,這就決定了交易所的風險監控是整個市場風險監控的核心。
  1.交易所的主要風險源
  (1)監控執行力度。影響風險發生的關鍵是交易所對監管的行為因素,即執行力度,能不能有效、及時地執行有關監管措施,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非理性價格波動風險。價格波動引發的風險是期貨市場永恒的、客觀必然的風險。
  價格波動風險一般是可以估量的;而非理性(異常)價格波動造成的風險大小,則難以估量其范圍。與非理性價格波動風險緊密聯系、互為因果的風險還有兩個:一是大戶持倉風險;二是資金風險。
  2.交易所的內部風險監控機制
  (1)正確建立和嚴格執行有關風險監控制度:①加強資本的充足性管理,制定適當的資本充足標準,以避免信用風險的發生;②根據資本多少確定交易的持倉限額;③合理制定并及時調整保證金率,以避免發生連鎖性的合同違約風險;④加強清算、結算和支付系統的管理,協調期貨和現貨市場,以增強衍生產品的流動性和應變能力,降低流動性風險;⑤加強交易系統的開發、維護和檢修,防止因系統故障而造成的作業風險的發生;⑥加強交易合約的合理化設定,實行適當的交易制度,盡可能保持交易活動最大的流動性。
  (2)建立對交易全過程進行動態風險監控機制。
  (3)設立風險管理基金。設立風險管理基金以應付當會員無力償還債務所帶來的問題是必需的,但不能用做日常交易的保證金和日常的盈虧結算。當會員申請會籍時須繳納一筆指定數目的保證基金,以備會員無法償還欠債時使用。結算會員在期貨交易中違約的,結算所或結算機構應先運用該結算會員的交易保證金賬戶內的財產補償對方損失;上述財產不足補償的,應運用風險和儲備基金,最后運用結算所或結算機構的自有資金予以補償。
  三、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
  1.期貨公司的主要風險
  (1)管理風險:主要指期貨公司管理不當可能造成的損失。
  (2)預測風險:期貨公司人員在進行預測時,由于價格變化復雜,往往出現偏差,給客戶造成損失,將會失去客戶信任,使期貨公司交易萎縮。
  (3)業務操作風險:期貨公司業務操作熟練程度直接影響公司的業績。
  (4)客戶信用風險:期貨公司在代理客戶進行交易時,如遇客戶無法或不履約,將由期貨公司代為履約,客戶的任何信用危機都將影響期貨公司的業績。
  (5)技術風險:技術風險表現為期貨公司電腦硬件、軟件及網絡系統出現故障而產生的風險。
  (6)法律風險:法律風險表現為因客戶提出法律訴訟而產生的風險。
  (7)道德風險:道德風險來自客戶與公司從業人員兩個方面。
  2.期貨公司內部風險監控機制
  期貨公司作為代理期貨業務的法人主體,其期貨經營中的風險管理牽涉到它的興衰成敗。其風險管理的目標是:為客戶提供安全可靠的投資市場,維護其市場參與的權益。通常采用的風險監管措施主要有:
  (1)設立首席風險官制度。首席風險官是負責對期貨公司經營管理行為的合法合規性和風險管理狀況進行監督檢查的期貨公司高級管理人員。首席風險官向期貨公司董事會負責。首席風險官向期貨公司總經理、董事會和公司住所地中國證監會派出機構報告公司經營管理行為的合法合規性和風險管理狀況。
  首席風險官發現期貨公司有下列違法違規行為或者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立即向公司住所地中國證監會派出機構報告,并向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報告:①涉嫌占用、挪用客戶保證金等侵害客戶權益的;②期貨公司資產被抽逃、占用、挪用、查封、凍結或者用于擔保的;③期貨公司凈資本無法持續達到監管標準的;④期貨公司發生重大訴訟或者仲裁,可能造成重大風險的;⑤股東干預期貨公司正常經營的;⑥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2)控制客戶信用風險:①對客戶資金來源情況進行詳細調查,保證客戶有足夠的資金從事交易,對那些資信差,不符合期貨投資要求的客戶要拒之門外;②根據客戶資信情況核對持倉限額。
  (3)嚴格執行保證金和追加保證金制度。客戶必須在規定時限內追加保證金,做到每日無負債化,而客戶無法追加時實行強制平倉。
  (4)嚴格經營管理。
  (5)加強對從業人員管理,提高業務運作能力。
  四、投資者的風險管理
  客戶是期貨交易的間接參與者,但卻是利益的主體,是利益與風險的直接承受者。因此,客戶風險管理也是期貨交易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1.客戶的主要風險
  (1)價格風險:指價格波動使投資者的期望利益受損的可能性。價格風險是投資者的主要風險源。
  (2)代理風險:指客戶在選擇期貨公司確立代理過程中所產生的風險。
  (3)交易風險:指交易者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風險。
  (4)交割風險:是客戶在準備或進行期貨交割時產生的風險。
  (5)投資者自身因素而導致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①對價格預測的能力欠佳;②滿倉操作,承受過大的風險;③缺乏處理高風險投資的經驗。
  2.投資者的風險防范措施
  客戶作為期貨市場利益期待的主體,其風險管理的目標是:維持自身投資的權益,保障自身財務的安全。客戶常可采取如下一些防范措施:①充分了解和認識期貨交易的基本特點;②慎重選擇期貨公司;③制定正確投資戰略,將風險降至可以承受的程度;
  ④規范自身行為,提高風險意識和心理承受力。
  3.機構投資者的內部風險監控機制
  風險的存在是永恒的,只有加強內部風險控制,才能將失誤導致的損失減少到較小程度內。巴林事件后,歐美各主要投資銀行和基金紛紛采取措施,加強機構投資者的內部風險監控措施:
  (1)建立由董事會、高層管理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組成的風險管理系統。風險管理部門必須獨立于業務部門,是聯系董事會、高層管理部門和業務部門的紐帶。
  (2)制定合理的風險管理流程。該過程至少應包括:①風險衡量系統;②風險限制系統;③管理資訊系統。
  (3)建立相互制約的業務操作內部監控機制,包括前臺、中臺、后臺。
  (4)加強高層管理人員對內部風險監控的力度。具體包括:①對運行事先作出評估;
  ②制定切實可行的盈利目標,目標應是實事求是、可實現的,對不同時期利潤指標的修改應是明顯的;③經常根據前臺交易人員所提供的損益報告來分析盈利及損失的主要原因,并視情況對具體業務交易人員的交易行為進行控制;④對前臺、后臺交易人員依據交易票據對每日的交易情況進行必要的比較,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以保證交易記錄的真實性和準確性;⑤對后臺呈報的近期交易材料的分析,以及對前臺在盈虧范圍的交易情況進行分析和考核,并將結果記錄在結算會計系統和交易程序內,以便吸取教訓積累經驗。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