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18 共2頁
(2)特殊檢查
A咬合關系檢查4分B牙髓溫度檢4分C顳下頜關系檢查4分D牙周探診4分
以上抽1題,共4分1)
1)咬合關系檢查
檢查時,醫生位于患者右前方,觀察前牙,后牙咬合關系以及中線關系正中頜時磨牙咬合關系① 中性關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頰尖咬合在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頰溝內②輕度遠中錯頜關系——上下第一恒磨牙近中頰尖相對③完全遠中錯頜關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頰尖咬合與下第一恒磨牙第二雙尖牙之間④輕度近中錯頜關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頰尖與下第一恒磨牙遠中頰尖相對⑤完全近中錯頜關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頰尖咬合與下第一,二恒磨牙之間正中頜時前牙咬合關系 覆蓋:是指上前牙切緣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離。其距離在3mm以內為正常,超過者為深覆蓋
Ⅰ度深覆蓋:上前牙切緣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離在3——5mm之間者Ⅱ度深覆蓋:上前牙切緣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離在5——7mm之間者Ⅲ度深覆蓋:上前牙切緣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離大于7mm者 覆頜:是指上前牙切緣覆蓋下前牙唇面的垂直距離,其距離在下前牙的切1/3為正常,超過為深覆頜
Ⅰ度深覆頜:上前牙切緣覆蓋下前牙唇面在1/3——1/2之間者Ⅱ度深覆頜:上前牙切緣覆蓋下前牙唇面在1/2——2/3之間者 Ⅲ度深覆頜:上前牙切緣覆蓋下前牙唇面大于2/3之間者,下前牙咬在上前牙齦組織上中線關系正常時兩側上下切牙之間連線與面部中線一致。當上下中切牙中線偏移時,可以用mm記錄上下中切牙中線與面部中線距離,以反映中線偏移程度。此外應注意患者是否反頜,鎖頜,牙列擁擠以及牙間隙等。
2)牙髓溫度檢查
溫度測試法是根據患牙對冷或熱水的反應來檢查牙髓狀態的一種診斷方法。
正常牙髓對20~50℃的水一般無明顯反應;對10~20℃的冷水或50~60℃的熱水很少引起疼痛,以低于10℃為冷刺激,高于60℃為熱刺激。
溫度測試分為冷診法和熱診法。
I冷診法用冷水、小冰棒、二氧化碳、雪或氯乙烷作為冷刺激。將被測牙隔濕后,將小冰棒置與牙唇舌面中1/3處,觀察患者反應。測試前先向患者說明檢查目的和感覺。用冷水進行測驗時,要從可疑患牙后面的牙開始,依次向前進行,以免干擾對患牙的判斷。 II熱診法的刺激源可以是熱水、熱牙膠或熱金屬器械,加金屬冠的牙也可用橡皮輪打磨生熱作牙髓測驗。將被測牙隔離,但注意保持牙面濕潤,將牙膠棒在酒精燈上加熱變軟,但不冒煙。放與唇舌面中1/3處。測試時先測對照牙(對照牙首選同頜同名牙,其次對頜同名牙,再其次同組牙。)注意:避免在有病損部位以及修復體(金屬或非金屬)上測試,熱測法應保持牙面濕潤,防止牙面上沾上牙膠,保護軟組織避免燙傷,隔離被測試牙
溫度測試的臨床意義:
Ⅰ正常:被測牙與對照牙反應相同;
Ⅱ敏感:比對照牙反應強烈,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續一段時間;
Ⅲ遲緩性痛:即刺激去除后一會兒患牙才出現疼痛反應,并持續一段時間。
Ⅳ遲鈍:同樣的冷熱刺激可引起比對照牙輕微許多的反應。
Ⅴ無反應:被測牙對刺激不產生反應。
急性牙髓炎為快速而劇烈的疼痛;
慢性牙髓炎則表現為遲緩且不嚴重的疼痛的,有時冷刺激可緩解急性化膿性牙髓炎的疼痛反應。
3)顳下頜關節檢查:
關節動度檢查:
①耳屏前捫診:以雙手示指分置于兩側耳屏前,髁突的外側
面,請患者做開閉口運動,感觸髁狀突的活動度,有時并或感到彈響與磨擦。
②外耳道指診法:用兩手小指末端伸進兩側外耳道內,貼外耳道前壁進行觸診,請患者做開閉口運動和側向運動,以了解髁突的活動度及沖擊感。
咀嚼肌檢查:
依順序捫壓顳肌,咬肌等有無壓痛
下頜運動檢查:
主要通過讓患者做開閉口運動、下頜前伸運動、側頜運動來檢查顳下頜關節的功能是否正常,重點檢查內容是:關節有無疼痛、彈響或雜音,對疼痛要明確疼痛的部位、出現時間和性質,對彈響和雜音要明確發生時間、性質、次數和響度,兩側關節動度是否一致,有無偏斜,開口度和開口型是否正常,在開閉口運動時是否出現關節絞鎖等異常現象。
臨床上張口受限分度:
①輕度張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緣間距僅可置入兩橫指,約2~2.5㎝左右;
②中度張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緣間距僅可置入一橫指,約1~2㎝左右;
③重度張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緣間距不到一橫指,約1㎝以內;
④完全張口受限:完全不能張口,也稱牙關緊閉。
4)牙周探診
(改良握筆法)探診時要有支點,口內或口外支點,探針應與牙體長軸平行,頂端緊貼牙面,避開牙石,直達袋底,探入力要輕,以提插方式移動探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