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18 共2頁
口腔
第二節 牙髓病與根尖周病
一、乳牙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診斷方法
牙髓治療方法的選擇和治療成功與否,主要依據牙髓病的診斷,利用各種診斷手段或方法,結合臨床癥狀綜合推斷牙髓病變的性質和程度。牙髓和根尖周病的臨床診斷,依賴于以下特點。
(一)疼痛
疼痛是診斷牙髓病的重要癥狀之一,兒童牙髓病主要由重癥齲齒引起。一般地講,疼痛或重或輕;重者可能有跳痛感,輕者往往有持續感。因冷熱誘發的疼痛,當刺激去除以后,疼痛也即消失,往往說明牙髓可能有充血,或可能冠髓只有局限性范圍不大的慢性炎癥。充填體滲漏也可誘發牙本質短暫敏感或疼痛。溫度誘發的持續時間較長的疼痛,多說明牙髓有廣泛炎癥,可能包括根部牙髓。少兒多能提供較明確的線索;但幼小兒童對疼痛的性質不易訴說清楚。臨床可用冷熱水或冰塊測試。對幼小兒童也可用問診方法,即詢問患兒是否在玩耍、看書或睡覺時牙痛,以資鑒別。由于疼痛是患兒的主觀癥狀,醫師應結合齲齒的臨床深度綜合分析,做出鑒別。牙齒沒有疼痛不等于牙髓是健康的,乳牙或年輕恒牙的慢性牙髓炎有時近期沒有明顯的疼痛,醫師就很難由患兒得到有關疼痛的確切線索。因此,醫師必須結合臨床檢查,綜合判斷。
(二)腫脹
腫脹是根尖周炎的一個主要特征。腫脹可能發生在口腔內齦粘膜,局限在患牙附近;也可能發生在面部,形成蜂窩織炎。腫脹是由于牙髓炎癥性或壞疽性滲出擴散到根尖區以外所引起的。急性根尖膿腫或牙槽膿腫容易檢查。但臨床往往患兒在急性期已減輕或已消退成為慢性炎癥時才來就診,醫師應通過問診了解有無腫脹史,并結合患牙齲壞的輕重來分析鑒別。不應漏診輕度腫脹,應仔細觀察患牙有無齦粘膜充血、淤血或輕度水腫;觀察患兒面頰有無不對稱現象。
慢性根尖膿腫或牙槽膿腫往往在患牙附近留有瘺道孔,瘺孔可能出現在患牙根分歧部位,也可能出現在患牙根周兩側齦粘膜上。瘺道孔的臨床表現是多樣的,瘺孔周圍齦粘膜可能淤血或泛紅,輕壓時可有稀薄膿性滲出液;瘺孔也可能成為一小膿泡狀;有時瘺孔已封閉,僅留有小的陷窩;瘺孔處也可表現為小的淤血斑塊或瘢痕。瘺道排膿多在唇側或頰側,因該側牙槽骨壁較薄,利于排泄。有時也可能由齦縫排膿,不應誤診為牙周炎所引起的牙周袋。乳牙慢性牙槽膿腫往往由齦溝排膿,年輕恒牙也偶有齦溝排膿情況。
口外腫脹主要是頜面部蜂窩織炎,腫脹部位在上頜乳尖牙和第1乳磨牙,根尖周炎癥可擴散到眶下,在下頜乳磨牙和第1恒磨牙多引起頜下蜂窩織炎。單根乳牙引起腫脹或出現瘺道時,牙髓多完全壞死,單根年輕恒牙則可能殘留部分活髓;多根乳牙和年輕恒牙可能出現某一或二根管牙髓已經壞死,而其他根管內可能仍為活髓或殘留活髓。
(三)牙齒松動
乳牙生理性根吸收過程中或根已大半吸收時,牙齒可能松動,不難與重癥慢性根尖炎或牙槽膿腫區分。但如果沒有明顯根周炎的其他癥狀的松動牙,就應該照x線片檢查根周是否有病變或骨破壞,以避免誤診。年輕恒牙有異常松動,多由根尖周病所引起,必須先照x線片確診。檢查牙齒松動度,可用鑷子輕夾牙齒或輕置牙齒合面,向頰舌方向輕輕擺動,切忌用力過大或過猛,一般動度超過1mm或有垂直動度時,說明牙周破壞嚴重。
(四)叩診
叩診也是主要檢查根尖周炎癥的方法之一。叩診檢查用力要輕。醫師最好用右手示指端垂直壓迫患牙,觀察患兒反應;使用金屬器械柄端做叩診時,手法要輕,應避免重叩,因正常牙重叩時,患兒也可感疼痛;患兒有時分不清叩診的震動感和痛感。一般可先叩正常牙,在患兒未注意時叩患牙,可得到較確切反應。幼小患兒對叩痛有時不能確切回答,或訴說不清,可觀察患兒面部和眼反應。一般根尖炎患牙多數有叩痛感,有時也可由叩擊聲不夠清脆來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