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18 共2頁
口腔白斑鑒別診斷:
口腔粘膜白斑的好發部位為頰唇,次之舌、口角、前庭溝、腭、牙齦也有發生,患者主觀癥狀有粗糙感,刺痛,味覺減退,局部發硬,有潰爛史,出現自發痛及刺激痛。
①白色角化癥:灰白色、淺白色或白色的邊界不清的斑塊或斑片,不高于或微高于粘膜表面,平滑、柔軟無自覺癥狀,去除刺激物,癥狀完全消退。
②白色水腫:透明灰白色光滑的“面紗樣”膜,可部分刮去,晚期表面粗糙有皺紋,多見于前磨牙及磨牙的咬合線部位。
③白色海綿狀斑痣:又稱白皺褶病,為遺傳性成家族性疾患。
④迷脂癥:是皮脂腺錯生在唇頰粘膜上形成的一種無主觀癥狀的疾病。青春期透前后發生在唇部、頰部粘膜上,有針頭小、孤立的淡黃色或淡白色球形隆起或扁 醫學教育網 平丘疹,觸之粗糙,一般無自覺癥狀。
⑤扁平苔癬:變化較快,常有充血、糜爛,有時有皮膚病變。
⑥粘膜下纖維化。以頰、咽、軟腭多見,最初為小水皰與潰瘍,后為淡白色,似云霧狀,并可觸及粘膜下纖維性條索。
⑦梅毒粘膜斑。初為圓形或橢圓形紅斑,隨后表面糜爛,呈乳白色,直徑約0.5~1.0cm,稍高出粘膜表面,中間凹陷,表面軟,下面較硬,假膜不易揭去,損害為黃白色、白堊色,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快速試驗(RPP)及梅毒螺旋體血凝素試驗(TPHA)可確。
治療原則:①去除刺激因素如戒煙、禁酒、少吃燙、辣食物,殘根殘冠不良修復體也應除去;②衛生宣教;③0.1~0.3%維A酸軟膏局部涂布;④白斑局部可用魚肝油涂擦;⑤對白斑在治療過程中,如有增生、硬結、潰瘍等改變時,應及時手術切除活檢;⑥中醫中藥治療。
牙齒外傷:
包括牙震蕩、牙脫位、牙折。
1.牙震蕩:
牙周膜的輕度損傷,不伴牙體組織缺損。
治療:1~2周內應使患牙休息,降低咬合,松動患牙應固定,受傷后1、3、6、12個月定期復查,若牙髓壞死,應盡快做根治。
2.牙脫位:
碰撞是最常見的原因,常有疼痛,松動移位,X線 醫學 教育 網 顯示,牙根尖與牙槽窩的間隙明顯增寬,牙脫位后伴發癥狀a牙髓壞死;b牙髓腔變窄或消失;c牙根外吸收;d邊緣性牙槽突吸收。
治療:保存患牙是原則:
①部分脫位:局麻下復位,結扎固定,定期復查,牙髓已壞死的應及時根治。
②嵌入性牙脫位:復位后兩周作根治,年輕恒牙不可強行拉出,任其自己萌出。
③完全脫位牙:在30分鐘進行再植,脫位后立即放入原位,如牙已落地污染,應就地用生理鹽水或自來水沖洗,然后放入原位,如不能立即復位,可置于舌下或口腔前庭處,也可放在盛有牛奶、生理鹽水和自來水的杯子內,到醫院就診,根尖發育完成的脫位牙,可在復位3~4周后作根治,若脫位2小時后就診,在體外完成根治,并經根面的牙槽窩刮治后復位,固定。
年輕恒牙完全脫位,復位及時者,牙髓常能繼續生存,若就診不及時,只能在體外根治,根面和牙槽窩刮治后再植,固定。
⒊牙折:
包括冠折、根折、冠根聯合折。
冠折治療:
①缺損少,牙本質暴露者,可將銳緣磨光;
②牙本質已暴露者,并有輕度敏感者,可行脫敏治療;
③牙髓已暴露的前牙,牙根發育完成的,可行摘髓術,年輕恒牙行活髓切斷術,牙冠缺損者,可用復合樹脂或烤瓷修復。
牙的永久性修復應在受傷后6~8周進行。
根折治療:
①根尖1/3折斷:上夾板固定,牙髓壞死時就及時根治;
②根中1/3折斷:夾板固定,牙冠錯位的復位,牙髓壞死時根治。根管打針固定斷端;
③對頸側1/3折斷并與齦溝相通時,折斷線在齦下1~4mm,斷根不短于同名牙的冠長,牙周情況良好者適用齦切術、正畸牽引術、牙槽內牙根移位術。
冠根聯合折治療:盡量保留具備樁核冠修復的患牙。
智齒冠周炎:
癥狀:常以急性炎癥出現,下頜多見。病員自覺患側磨牙后區脹痛不適,進食、咀嚼、吞咽、開口活動時疼痛加重,病情繼續發展,可呈自發性跳痛或沿耳顳神經分布區產生放射性痛,引起張口受限或牙關緊閉。患者口腔不潔,可引起口臭、舌苔變厚齦袋處有膿性分泌物溢出。
全身有畏寒、發熱、頭痛、全身不適、食欲減退、便秘、白細胞增高等。
檢查:多數病員可見智齒萌出不全,智齒周圍的軟組織及牙齦發紅,伴有不同程度的腫脹,齦瓣邊緣糜爛,有明顯觸痛,可從齦袋內壓出膿液,伴患側頜下淋巴結腫脹壓痛。
治療:①局部沖洗;②抗菌藥物及全身支持療法;③切開引流;④不能萌出的智齒盡早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