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2-29 共1頁
克隆病的病理是內科主治醫師考試所需要了解的內容,百分百考試網整理了相關內容,供考生參閱。
克隆病最多累及回腸未端及鄰近的右側結腸,其次為局限于回腸末段或結腸,而整個胃腸道其他部位也可出現此病變,受累腸段呈節段性分布,與正常腸段分界清楚,可以呈區域性涉及一個腸段,也可跳躍性累及多個腸段。
本病的病理特點是貫穿腸壁各層的全壁性炎癥性病變,主要表現為粘膜充血、水腫、表面有潰瘍,漿膜層有纖維性滲出物,相應的腸系膜充血、水腫、腸系膜淋巴結腫大。
鏡下所見為腸壁各層水腫,以粘膜下層最為明顯,有充血、炎性細胞浸潤百分百考試網搜集'整理、淋巴管擴張及組織細胞增生等。隨著疾病的發展,粘膜面有多數匐行性潰瘍或縱行裂溝,深達肌層并可互相形成竇道。附近的粘膜由于粘膜下層的水腫,肉芽腫性增生等,可隆起呈鋪路石狀。因腸壁有彌漫性炎細胞浸潤,肉芽組織增生及纖維化,使腸壁逐漸增厚僵硬,腸腔狹窄,呈橡皮管樣或皮革樣堅韌。受累腸段因有纖維素性滲出,常和鄰近的腸段及其他器官粘連;或與增厚的腸系膜、腫大變硬的淋巴結互相粘連成不規則腫塊。縱行裂溝與匐行潰瘍可并發穿孔和局部膿腫或穿透到其他腸段、器官或腸壁形成內外瘺。組織學改變為腸壁各層炎性反應,彌漫性的淋巴細胞與漿細胞浸潤,并有散在非干酷性壞死性肉芽腫,后者的特點和結核性假結節相似,但無結核桿菌和干酷壞死。